11月27日,湖北省秭歸縣郭家壩鎮楊家龍小學學生在學校餐廳快樂分享營養餐。從今年春季學期開始,湖北省秭歸縣42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1.6萬多名農村中小學生吃上了由國家提供的營養餐。王輝富攝
“中央財政給每個孩子每天補助3元錢,這錢怎么夠吃?如何監管?”“還有近半的試點學校沒食堂,這不是有米沒鍋嗎?”……關于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社會上疑問不少。
就這些問題,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以下稱“營養改善計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日前作出回應。
為何不是免費午餐
改善計劃是一項營養膳食補助,是在“做加法”
本報記者近日在云南、寧夏、湖南、江西、黑龍江等地調查發現,因為各地物價和消費水平不同,如果只靠中央補助的3元錢,有的地方的確存在孩子吃得不夠營養,甚至吃不飽的情況。
這位負責人表示,營養改善計劃是一項營養膳食補助,不是“免費午餐”。這個計劃是“做加法”的過程,并非代替午餐,也不是國家將這些地區義務教育學生的午餐“全包”了,而是在現有的基礎上做一個補充和改善。據調查,在許多貧困地區,午餐的主食是孩子從家里帶的,“三元錢”的營養餐在一些地區可以解決午餐“副食”的問題,在另外一些地區,可以作為課間的營養補充。
“營養改善計劃是一整套的政策體系,而不是單獨的一項政策;是多種途徑、多種形式,不是全國‘一刀切’。”這位負責人介紹說,目前,一半以上的試點學校采用了學校食堂供餐。中央鼓勵以學校食堂供餐為主,因為這樣食品安全問題比較可控。但很多地區沒有這個條件,需要因地制宜確定供餐模式。
此前,外界一直流傳營養改善計劃“有米無鍋”的說法。這位負責人表示,這個說法不夠準確和全面,中央財政從2011年至2013年安排約300億元的食堂建設專項資金,將實現所有試點地區的農村學校都有一個食堂(或者伙房)的目標。國家以往實施的一系列有關農村學校的建設項目,如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初中工程等,其中也都包括食堂建設的資金。因為食堂建設是基建項目,要遵守基本建設程序,將農村學校食堂建設好確實還需要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