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救援官兵在重災區洛澤河鎮進行救援。新華社記者 周洪鵬攝
拉網式排查:“絕對不留任何死角”
地震就是命令!當地干部迅速深入村村寨寨搜救群眾、排查災情。各路救災力量向威寧奔赴,救災物資向威寧聚集。“絕對不留任何死角”,拉網式的排查和救援工作在第一時間迅速啟動。
地震發生20余分鐘后,黑土河鄉黨委班子成員齊聚,書記范榮舉宣布成立了3個工作組,每個組負責4個村的排查和救援工作,要求“到村、到組、到戶,挨家挨戶”,3個工作組立即趕往了全縣的所有村寨。
地震后1個小時,范榮舉帶著工作隊趕到了12公里外的坪山村。和村干部、各組組長一道對每一戶農家進行細致排查,逐戶查找有無傷亡人員、登記房屋受損情況、安排受災群眾就近安置。17時,其他11個村的排查情況匯總上來,全鄉21380人僅一人受傷。
頭部受傷的祿得秀就是在村干部的挨家挨戶排查中被發現的。村支書何偉說,找到祿得秀時,她兒子僅給她做了簡單的包扎,血都還沒完全止住。接到報告后,黑土河鄉衛生院院長帶隊前往治療,并把老人接到了衛生院。
云貴鄉檢角村村民組長陳文明告訴記者,救援人員對每一個農戶家的排查非常細致,“不僅看人、看房子,還看了牲口”。最后排查完發現沒有一個人受傷,大家都放心了。
在威寧縣,挨家挨戶的排查持續到了地震當日的深夜。威寧縣縣長陳波說,縣里的多支工作隊在15時前都到達了各受災點,對所有家庭一一進行了排查,按照搭建帳篷集中安置和投親靠友分散安置,當晚所有受災群眾都入住安全地方。
全力安置:讓受災群眾吃上熱飯、喝上熱水,住得安全
記者在威寧縣地震災區了解到,從一碗熱飯、一杯熱水,到一個安全的住處,威寧縣所有受災群眾得到了妥善安置。救災帳篷、食物和飲用水等救災物資源源不斷分發到災區,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災情發生后,各地黨委政府一方面全力搜救,一方面及時開展救災物資的儲備和調運。災情嚴重的石門鄉鄉長徐永說,他們當天緊急從鄉里所有的超市、糧油店購買了大量食物,確保了首批救災物資發放。
在云貴鄉檢角村官寨組受災群眾安置點,記者看到,救災帳篷搭建在了四周無建筑物的山坡上,房屋倒塌和受到嚴重損壞的73戶305名村民被安置在帳篷里。救災物資發放點上,村民有序地領取礦泉水、方便面、食用油和餅干等救災物資。
海拔1800米的檢角村入夜后氣溫驟降,救災帳篷里卻是一片暖意。村民陳寧說,當晚,鄉干部從十幾公里外的云貴鄉政府所在地為群眾送來了熱飯,還不停地給帳篷里送熱水,“有飯吃、有住處,我們都很安心”。
9月9日17時,記者在新合村云爐小學看到,當地干部、武警官兵和學校老師正在操場上忙著搭建活動板房。這所學校的3棟教學樓有2棟在地震中開裂。在現場指揮的武警畢節支隊支隊長李林告訴記者,明天晚上之前,7間活動板房必須建好,讓學生后天一早能按時開課。校長孫國林說:“山里孩子,能上學不容易,學習不能耽誤。”
地震發生后,貴州省政府、畢節市和威寧縣分別緊急下撥了應急資金,用于災區群眾轉移安置、過渡期間生活安排等。目前,各部門已向災區調運的700頂帳篷,2200床救災棉被。
自9月7日以來,一批批的救援人員,一批批的救災物資還在源源不斷地到達威寧地震災區,緊張的救援和安置工作一直在持續。“絕不放過任何一個死角”,這是對災區群眾的莊嚴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