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亂象調查:員工聯手勾結 手機電腦變磚頭
快遞業亂象叢生 消費者忍氣吞聲
除了上述令人稱奇的調包行為外,快遞業種種怪狀讓消費者叫苦不迭。“委托快遞送東西,明明距離很近,幾天不見蹤影。”“價格不菲的手機,快遞弄丟了投訴無門只能認栽。”“貨物損毀了沒人理,說誰讓你不驗貨就簽字。”甚至快遞員販賣客戶信息。消費者將快遞業存在的問題歸納為“四宗罪”:
一宗罪:“快遞變慢送”,延誤晚點成常事。去年“五一”過后,北京的張帆收到家人從云南快遞來的一箱芒果,卻發現已經爛得面目全非。“光在北京就放了兩天多!”他說,家人寄的是張帆的公司地址,快遞員稱一般公司“五一”不上班所以沒配送,“事實上我正常上班,快遞員也沒有電話聯系說延時。”據國家郵政局通報,春節期間快遞延誤的投訴量居首位。
二宗罪:快件丟失。中國和田玉網·北京匯展中心的田先生2011年12月將價值3萬元的和田玉,通過申通快遞從北京金融街發往內蒙古烏海,然而20多天過去了,對方始終沒有收到貨。田先生多次逼問下,申通公司承認丟失了,但只愿按運費的5倍進行賠償,并且將其官方網站上相關運單號的流程記錄刪除。
三宗罪:拒絕驗貨成霸王條款。2011年9月,北京的李先生在網上購買了一件小家具,快遞員將快件送至李先生家中要求驗貨時,快遞員不同意拆包,稱只有簽單后才能拆。在打開包裝后發現,運輸過程中造成家具磕碰、斷裂現象,但李先生卻遭遇索賠無門。
四宗罪:保價金額隨便定,事發后拒絕賠償。快遞營業點工作人員說:“想保價多少就保多少你自己來定,我們按1%收保價費。”丟了能按保價定的賠嗎?“這個我也不清楚”。遭遇了男友寄手機變磚的一名女士說,快遞公司在兩地漫長的調查和賠付過程讓她極度郁悶,最后對方以前臺簽收為由拒絕賠付。“原本對遠方寄來貨物的滿心期待,結果變成了無盡的哀怨”。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電子商務市場的快速發展,一些快遞企業因為業務量過大、自身條件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選擇外包、倒手給不具備運送資質的企業或個人,一些快遞員乘機調包、盜竊、甚至販賣客戶信息,進一步加劇了快遞市場的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