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是加減乘除
作為故事消費的新興領域,情感故事類節目多以生活中的現實故事為題材,以調解矛盾、理清關系等形式出現。節目中也常有各種專家、律師等提供意見,大多數故事看似得到“圓滿解決”。
然而,正是這種結果值得擔憂,情感故事節目把生活高度簡單化,以為任何事情都能斷清楚,都有標準答案。但生活遠不是那么簡單,并非自然界的因果規律,某一個因必然導致某一種果。實際上,一個問題,一個事件的最終形成,條件非常復雜,往往是各種關系長期、微妙地互動的結果。但是電視中的專家、律師掌握話語權,操縱觀眾和當事人,大說是非,最終總要得出一個結論、一個判斷、誰是誰非、權利義務等。李河說:“只要稍具知識的人,就能明白這些節目中的結論和判斷全不靠譜。”
電視節目中條分縷析,權利義務一條條分析下來,看似理性,其實并不恰當,李河說:“很多節目的確讓權利意識深入人心,但壞處是讓人們以為生活就是加減乘除,就是權利義務,最終造就的是大量的計算動物、經濟動物。這就如談戀愛,要用心,而不是光用腦,把兩個人的權利義務算得清清楚楚,感情就完美了嗎?顯然不是。”
八卦讓公共意識淡漠
當今的娛樂,是一個消費故事的時代,不僅談話節目故事化,甚至是新聞節目,故事味兒也越來越重。
李河說:“作為一種媒體現象,追求收視率可以理解,情感糾紛固然能吸引眼球,但是無物美惡,過則成災,偶一為之可以,讓全國人民都去扒糞,就不好了。”
所謂的生活故事、情感故事,大多是是非而已,李河說:“我們的社會有太多的東西需要談、需要探究,比如物價指數、分配公平、農民工問題,山區失學兒童等,但是這些涉及公共問題的節目,往往占的比例并不大,有些甚至做得大而無當,凈是空話套話,反倒是這些是非話題,不厭其煩,巨細無遺。這一類節目受歡迎,有觀眾本身對生活的困惑,但多數還是因為窺探隱私帶來的吸引力。”
正因為受歡迎,各個電視臺的類似節目也多在晚上黃金時段播出,李河說:“輪番上陣,很多電視臺都來,如同當年全國人民看韓劇一樣,現在是全國人民說是非。這勢必讓整個民族顯得婆婆媽媽,精神上非常狹隘。都去關注人家的八卦隱私,對公共事務和問題的意識更加淡漠。”
媒體該有自律精神
“收視率是萬惡之源”,這句話長久以來都是爭論的話題,情感故事類節目多數收視不錯,這既是各電視臺紛紛上馬的原因,也是造假、演戲的動力。
然而,要改變這種局面何其困難。李河說:“如同海涅說的,一只猴子用吃自己尾巴的方式生存。媒體也一樣,其實是在消費自己的資源,這是媒體很難跳出的圈子,也是媒體的困境之一。”
雖然自己消費自己,但使用的卻是公共平臺,李河說:“媒體首先應該有自律的精神,把他人的私生活當作消費品,不斷廉價推出并不是一個公共平臺應該追求的東西。實際上,也并非如此才能獲得收視率,有很多更有價值的題材值得關注,也同樣能夠吸引人,問題在于是不是用心去做。媒體人也如談戀愛一樣,不要光用頭腦,要用心,看到吸引眼球的,就一窩蜂地跟上,這可能會帶來短期的經濟效應,但不能讓一個媒體真正做大。獲得眼球只是一時的,只有獲得觀眾的心,才是真正的強大。”
來源:北京晨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