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越來越多,故事也越來越離奇,造假、策劃、演習等早有傳聞。
河北省一家電視臺的情感故事類節目爆出丑聞。近日,片中飾演不孝子的臨時演員爆料,原來節目中“打動人心”的家庭故事,竟是刻意策劃,雇傭臨時演員“演的一場戲”,由此引發了一場電視媒體道德倫理底線的討論。
很久以來,情感故事類節目熱度不減,在各電視臺輪番上陣,多以家庭、愛情、鄰里矛盾為主。隨著類似的節目越來越多,故事也越來越離奇,造假、策劃、演習等早有傳聞,也一直有人批評電視媒體的道德底線問題。
然而,真正值得擔憂的遠遠不止這些,學者李河說:“所謂情感故事類節目,其實是八卦的升級版,商業味重,而且這種節目往往把生活簡單化,人的尊嚴隱私、生活的復雜性、道理的微妙性、必要糊涂感全都不見,生活成了簡單的加減乘除,變成了算計。最重要的是,節目引發的是全國人民說是非,這勢必讓民族顯得婆婆媽媽,精神上非常狹隘。”
全國人民說是非
不管是家長里短,還是傳奇故事,總能吸引人們的好奇和關注,情感故事類節目也正是如此,節目內容多是家庭矛盾、鄰里紛爭、感情糾葛,李河說:“內容都是在說是非,現在很多電視臺有這類節目,有點兒全國人民說是非的意思。”
各種情感故事越來越離奇,李河說:“說是故事節目,其實就是八卦的升級版,電視臺把人們的隱私扒出來,將私生活通過金錢購買的方式,公開讓人消費,當作談資,讓人圍觀。”
當圍觀從局部變成全部,圍觀本身就成了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在這種情感故事的圍觀中,首先表現出的,就是隱私權的淡漠,私生活變成了公眾的話題和談資,變成了電視臺獲得收視率的工具。李河說:“當事人在公眾面前自曝隱私,說出那些毫無尊嚴的話時,他們的人格尊嚴也蕩然無存。所以,這種節目往往公私領域不分,把私生活變成消費品,缺乏高貴的理性精神,并不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