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將成立“文明行為糾查隊”
龐姣姣倡議簽名活動引起社會強烈關注。今天下午,石家莊外語翻譯職業學院組織在校生聲援龐姣姣倡議的簽名活動,在校園內的廣場上,打出了幾條醒目的條幅,上面寫著:“拒絕婚前同居,遠離墮胎陷阱”、“不聽信無痛人流謊言,自尊自愛從我做起”、“大學之道,在明德,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上千名學生在布標上鄭重簽下自己的名字。
在簽名活動現場,石家莊外語翻譯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王振嶺對《法制日報》記者說,經校領導研究,學校將成立“大學生文明行為糾察隊”,吸收學生、老師、家長參與,通過公寓檢查、與家庭聯系、同學舉報等途徑,檢查學生的個人生活,“一旦發現有婚前同居行為的學生,校方將給予勸退處理”。
對于有記者現場提出的“這樣做會不會被大學生們反感,認為校方侵犯了他們的自由”的質疑,王振嶺解釋說,勸退不是目的,是一片苦心。現在許多學校實行“開放式”管理,大學生以為進入了大學就進入了天堂,盡情“享受”這種自由,甚至對自己不負責任,把大學當成“伊甸園”。殊不知,這樣帶來的結果會影響他們一生,出了問題學校更無法向他們的父母交代。制度管理只是手段,而教育學生們明辨是非,有心靈上的轉變才是目的。
如何看待大學生未婚同居
一場由一名在校大學生發起的活動,引來社會高度關注,其中一方面原因在于,大學生提出了對婚前同居現象說“不”。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石家莊心理醫院醫生馮婭惠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說,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包括大學生在內的青年人未婚同居現象呈現增多趨勢。人們對同居現象的認知,已經由最初的恐慌、好奇和追求時尚心理,逐漸轉變為默認、包容和接受的態度。然而,由婚前同居行為所引發的一系列心理問題,使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一現象。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許多青年人選擇未婚同居這一方式?
馮婭惠分析說,首先是性生理、性心理原因。青年一代生理發育已經成熟,尋求異性朋友是他們這個時期交友的主要目的之一。青年人一旦戀愛,伴隨著擁抱等邊緣性性行為的升級,對對方身體的好奇心理就會越來越強烈。因此戀愛本身是一個探秘的過程,如果最后的秘密沒有揭開,動機就不會消失,因此會出現最后的同居行為。
“其次是從眾心理。很多年輕大學生看到身邊有同學過同居的生活,感覺同居很潮、很時尚,使得他們在選擇時的壓力和內心沖突變小。也抱著‘別人都找朋友同居了,我也可以’的心理,選擇與異性朋友同居。”馮婭惠說,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為了緩解心理壓力。一些大學生因為大學期間家庭經濟條件有限,而學習、生活所需費用較高,壓力較大。還有一些是臨近畢業為就業、生存問題而憂心忡忡。再有一些剛進入工作或者創業階段的青年人,進入社會面對新環境、新機遇而產生不安。面對這些壓力,他們不能有效地自我調節,于是企圖通過同居來緩解壓力。
馮婭惠告訴記者,還有很多剛走出大學校門的畢業生,遠離家人,獨自面對大城市的工作壓力與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在情感上希望有個人可以依賴,消除不安全感和焦慮感。很多人從男女合租開始,日久生情便成為同居關系。在大學校園里,兩個背景相似的人走到一起,隨著朋友關系一步步地增進,他們希望進一步互相關心和照料,這也是他們走向同居的原因之一。
此外,在馮婭惠看來,社會上對于性觀念、性自由的看法較前些年更開放,媒體的一些有關性的報道及廣告,在一定程度上給人們造成負面影響。良好的避孕工具、避孕技術的推廣為同居提供了便利條件和安全保障,但是對青少年的性心理、性生理、性道德的教育和引導卻不足。
來源:法制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