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飛繪
由于實行自負盈虧的經濟政策,很多公立醫院鼓勵醫生多開藥、濫檢查,從而使醫患之間形成嚴重的經濟利益對立
日前,廣東東莞一名患膽結石的女工住院28天去世,留下了一張45萬元的“天價賬單”。盡管這些費用主要發生在重癥監護期間,但對于一個打工者來說,如此高額的醫藥費,顯然超出了其經濟承受能力。此事引發了社會對過度醫療的熱議。
近年來,類似的“天價藥費”事件并不罕見,不僅在民營醫院屢屢發生,而且在公立醫院也頻頻上演,集中暴露出我國醫療體制的弊端。
專家認為,公立醫院是我國醫院的主體,也是百姓看病就醫的主要場所。由于實行自負盈虧的經濟政策,很多公立醫院為了多創收,鼓勵醫生多開藥、濫檢查,從而使醫患之間形成嚴重的經濟利益對立。因此,過度醫療的根源在于公立醫院扭曲的補償機制。
1. 由于掛號費和手術費低廉,而且多年不調整,醫生不能從勞動中獲得有尊嚴的合法收入,這就使得部分醫生鋌而走險,收取藥品回扣等不正當收入
以藥補醫是我國公立醫院的一大弊端,被稱為“萬惡之源”。這一制度原本是為了彌補公立醫院的收入不足,政府允許醫院在藥品進價上加成15%—20%,但實際上卻演變成了過度醫療的“推手”。
我國公立醫院的補償結構主要由四部分組成:藥品收入、檢查收入、勞務收入和財政補助。目前,在各級醫院的總收入中,財政補助只占10%左右,而藥品和檢查收入占了絕大部分。在這樣的體制下,醫院為了增加經濟效益,就必須多開藥、多檢查。
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尹佳說,目前,北京市醫生的掛號費都是執行1999年制定的標準,分別是5元、7元、9元、14元。而在北京協和醫院周圍,一碗牛肉面是16元,一次證件快照是20元。由于掛號費和手術費低廉,而且多年不調整,醫生不能從勞動中獲得有尊嚴的合法收入,這就使得部分醫生鋌而走險,收取藥品回扣等不正當收入。
尹佳告訴記者,一個大夫如果認認真真看初診,一上午15個患者就很飽和了,加上復診取藥的也不應該超過30人。如果病人太多,看病質量肯定上不去。發達國家一般是根據病情復雜程度來制定收費標準,醫生按照勞動量來收取診療費。而我國不分病情輕重,無論初診還是復診,診療收費都一樣,醫生看病越細收入越低。
物的價值超過人的價值,是我國醫療收費的一個突出問題。據北京市衛生局2010年公布的醫院成本核算數據顯示,超過50%的醫療項目存在不同程度的虧損。以朝陽醫院為例,針灸科、兒科等都是虧損較嚴重的科室,越是基本的、人力成本高的醫療項目,定價越低,虧損越嚴重。如骨科脊柱側彎矯形手術,因手術難度高、危險性大,稍有不慎便會導致患者癱瘓,所以每次至少需8名醫護人員合力完成,這樣一臺耗時5個小時的手術收費是1700元。如果醫生不多用高值耗材,不多開藥,手術越多越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