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結構矛盾如何化解?
“女碩士當油漆工”“大學生爭當保姆”,雖然只是個別的案例,但反映的問題很有警示性。我國就業形勢嚴峻的現象已延續多年,而大學生“就業難”的結構性矛盾也日益顯現。不久前,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放在首位”。
【分析】熊丙奇認為,大學生參與保姆工作權拍賣,不排除通過作秀來展示自我的考慮,這恰恰折射出當前大學生就業與市場需求之間缺乏對接的橋梁。大學生如何找到一份適合自己專業素養的工作?這看似是一個個體問題,但在社會轉型階段,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難免出現脫節,有關方面應當參照國外經驗建立相應的就業指導機構,及時發布供需信息,幫助大學生等各類專業人才適應社會變化。
【點評】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指出,大學生就業難與就業不公的現象有關聯性,一些需要較高素質人才的崗位選拔存在不公,加劇了大學生就業的矛盾。政府、企業等用人單位要建立更加公開、公平、公正的用人選人機制,加強社會監督,體現重視人才、公平競爭的發展觀。
【建議】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說,當前我國科技創新對GDP的貢獻率只有30%,遠遠低于發達國家50%-70%的水平。有關方面應該將提升國家創新能力與大學生就業問題結合起來考慮,大力扶持各種中小型科技研發企業、金融投資企業、文化創意企業的發展,既可以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又可以吸納有專業技能的大學生發揮所長。
【點評】培養一名大學生,從個人到家庭到學校都付出了很大代價。如果不能人盡其才或者所學非所用,不僅一種社會浪費,還有可能會產生社會問題。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既關系到公平,又關系到效率,是一個繞不開、跳不過去的民生問題。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