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海的高檔寫字樓里,能完全符合所謂“新白領標準”的白領不多
上海“夾心層”人群生活和精神狀態堪憂
“月薪2萬元,有15萬元左右的車子,至少有兩居室……”這不是丈母娘在找女婿,而是最近網上熱帖“新白領標準”的內容。一時間,網友紛紛驚呼:“我還是白領嗎?”
雖然,很難尋找“新白領標準”的科學依據和權威出處,但它的誕生和火爆反映出當下都市白領的生活狀況和心態。社會學家在點評新標準缺乏嚴謹性和科學性的同時指出:“夾心層”人群的生活和精神狀態堪憂。
2萬元月薪是高標準
“新白領標準”共10條,除了將收入標準提高外,還充實了白領的內涵,生活品味和生活質量成為標準的主體,如“有足夠的閑暇時間”“重視低碳生活”“有鐘愛的時尚品牌”等。在此之前,白領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人們通常認為稅后月入5000元左右或以上、受過高等教育、從事腦力勞動、在寫字樓里辦公、衣著講究的年輕職員即可稱為白領。
本報焦點新聞部和新民網就“新白領標準”做了一次“新民意”調查,歡迎那些認為自己是白領的網友參加,兩天內共163位網友參加所有問題的投票,只有17人認為自己還是白領,146人則認為自己已不是白領。
從調查結果來看,2萬元月薪是高標準之一,146名“不再是白領”的網友中,只有48人表示滿足這一條件,位列最末;而“有兩居室”的條件看起來不那么高不可攀,有98人選擇了已有兩居室,使它成為得票最高的一項。
很難對白領做出界定
許多網友跟帖驚呼“原來我不是白領”的同時,也有網友表示,不必大驚小怪,這只是一個沒有科學依據和權威出處的“作品”,沒有必要對號入座。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胡守鈞表示,這個標準供網友們在網上“玩玩”還可以,不要當真,不要作為科學標準。
胡守鈞認為,新標準有硬傷,沒有指出白領工作的性質。他說,收入并不是最主要的標準,有些白領的工資并不比藍領高。
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于海認為,新標準混合了很多不同的東西,把哪一條作為最主要的原則,標準里沒有。這樣“想當然”地界定白領,令中國的白領很尷尬。對照新標準,要錢錢不夠,很多事情想做做不了,而且沒時間、沒精力去做。
“新白領標準”,你達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