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松江鱸的鰓蓋上有數層鰓狀折疊,被誤認為有四層鰓,故名“四鰓鱸”
東方網1月14日消息:在上海天然水域絕跡了30年左右的松江鱸魚重新現身長江口。記者昨天獲悉,剛剛過去的2014年,東海水產研究所的魚類資源監測船在長江口總共發現了10尾松江鱸魚,打破了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以來松江鱸在長江口的野外監測零紀錄。
松江鱸魚又名“四腮鱸魚”,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曾廣泛分布于遼寧、山東、上海、浙江、福建等地的河口地區,其中以松江府四鰓鱸最負盛名。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問上海時,點名要品嘗松江鱸。遺憾的是,當時未能尋獲。
2000年,復旦大學研究團隊在全國開展“尋找松江鱸蹤跡”大行動,終于從北方找回了幾十尾野生魚種。經過科研人員努力,2010年,松江鱸人工繁育成功,并獲批“游”上餐桌。不過,野外監測一直未有收獲。
去年二三月份,在崇明東灘東望沙和長興島水域,先后有8尾松江鱸撞進了漁網,漁民遂向長期在附近蹲點調查的東海水產研究所監測船報告。雖然8尾魚中有7尾遭誤捕死亡,但科研人員還是喜出望外地將它們帶回了實驗室,存活的1尾雌魚在實驗室里產出了卵。研究發現,這些松江鱸的平均體重26.8克、體長11.6厘米,性腺成熟度在二期至四期(五期即為完全成熟)之間,胃里裝著白蝦、蝦虎魚等餌料,都是長江口常見的小魚小蝦,說明食欲不錯。2014年11月,又有2尾松江鱸撞進了監測船的叉網。
“這是近30年來沒有過的,以至于許多漁民都不認識捕到的是什么魚?!睎|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莊平博士說,自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起,松江鱸在上海海域基本絕跡,此后傳說有人間或零星看到過一兩尾,但“也只是傳說”;去年在長江口發現的10尾松江鱸是這么多年來科學監測網絡第一次看到。
莊平推測,這些出沒在長江口的松江鱸很可能是去年人工放流的松江鱸后代,也可能是前幾年人工放流的后代自然繁育的結果。從捕獲的幾尾情況來看,性腺發育幾近成熟,說明人工繁育的松江鱸具備在長江口自然繁育的能力。近幾年,上海每年都開展松江鱸魚的人工增殖放流,試圖以此恢復其在長江口的自然種群。少量松江鱸的出沒,從一個側面表明放流效果開始顯現。
莊平說,監測有零星發現只是個良好的開始,挽救松江鱸還有許多事情要做。比如,對于它們的洄游行為和對棲息地的需求,科學上仍留有空白,需要加大研究;在堅持人工放流的同時,還應加強棲息地的生態修復,使它們能在上海完整地度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