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盛夏之際,國內的鋼鐵、水泥和工程機械等行業卻感受到絲絲寒意。雖然我國的GDP增速環比僅回落0.5個百分點,但隨著房地產調控的持續,以及宏觀經濟向消費轉型,眾多依賴投資的行業遭遇的“痛感”遠大于數據表現。如何在陣痛中突圍,成為當務之急。
培訓被指變相裁員 三一重工“補課”遭質疑
作為國內最大的工程機械企業,三一重工充分享受了投資驅動經濟增長的紅利。2007年到2011年,我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維持在25%左右,三一重工的營業收入從91億元增加到507億元,利潤從19億元攀升至86億元,邁入全球十大工程機械企業之列。
然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情況發生重大變化。隨著我國經濟增速特別是投資增速放緩,之前風光的工程機械企業好景不再。今年上半年,國內挖掘機、推土機等工程機械產品的銷量同比出現30%左右的負增長,部分工程機械企業的利潤降幅在50%以上。三一重工的表現雖好于整體,但6月以來股價也跌了20%左右。
讓各方對三一重工產生懷疑的,是公司近期發生的“變相裁員”風波。7月初,三一重工在上海、昆山的數百名工程師因不滿公司轉崗政策,選擇訴諸勞動仲裁。這引發了市場對于三一資金鏈狀況的猜測。
對此,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日前在上海表示,所謂“裁員”純屬誤會。他告訴記者,三一重工這些年人員擴張很快,8000名研發人員中有一半是近兩年新招的?!爸罢麄€行業高速增長,沒時間對新進員工進行培訓?,F在緩下來了想補課,把一些高學歷工程師送到車間去實習,卻引來這么大的風波。”
向文波承認,雖然公司初衷是好的,但有些執行部門采取簡單化操作,讓工程師誤以為轉崗是懲罰性措施,以至于產生對立情緒?!艾F在這件事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處置,三一重工的資金鏈也沒有問題,賬面還有60多億元的現金。”
“宏觀好受微觀難受” 鋼鐵水泥建材紛紛喊痛
雖然向文波進行了公開澄清,但“裁員”風波還是給企業上了一課。在發給媒體的一封郵件中,三一集團表示要正確把握當前形勢,控制公司人員過快增長,非緊急必要的人才不能招聘。
三一的遭遇不是偶然。除了工程機械外,鋼鐵、水泥、建材等與投資和房地產密切相關的產業紛紛喊痛。一些經濟學家說,雖然當前經濟總體運行平穩,但不同企業的感受可能大不同,要關注這種“宏觀好受、微觀難受”的現象。
鋼鐵是“痛感”最深的行業之一。鋼鐵現貨交易平臺“西本新干線”監測到,近三個月國內鋼價從4200元以上跌到3800元以下,最新報價僅3790元/噸。上海經銷商反映,面對終端低迷的需求,很多人打出“不看報價,成交為主”的旗幟,“拼跌”氛圍濃厚。“穩增長對市場的影響還在心理層面,難改鋼價弱勢下行的格局,”西本新干線高級研究員邱躍成說。在此背景下,寶鋼宣布8月主流產品出廠價下調100-500元/噸不等,這意味著三季度鋼鐵公司的盈利繼續不樂觀。
水泥行業也備感“煎熬”。數字水泥網總裁劉作毅介紹,當前的水泥價格已經回到了2008年的水平。全國的水泥均價下降20%,華東地區降幅最大,達到30%。當前水泥價格仍在探底,最差情況下還會跌10%。即使到達底部后,也會在底部運行一段時期,這取決于需求的回升空間。
轉型、轉場還是轉行?
面對困境,投資依賴型產業該如何突圍?
轉型無疑擺在首位。長期以來我國的企業大多靠速度出效益、規模出效益,今后要轉到靠管理出效益、創新出效益,即從外延式擴張向內涵式提升轉變。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毅中在上海表示,企業的投資主要是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在很多行業產能過剩的情況下,要把技術改造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一般而言,技術改造的工期只有基本建設的一半,投資額只有其1/3,但帶來的效益卻是長久和可觀的。
轉場也是選擇之一。向文波表示,國際化是三一今后的重要戰略。特別在一些基礎設施不足的新興國家市場,更是大有可為。目前,三一計劃投資2億美元在印尼建廠,以輻射整個東盟市場。另一家工程機械巨頭徐工集團則選擇在巴西布局,做大整個拉美市場。
轉行則是無奈之舉。以鋼鐵為例,目前行業產能已達9億噸,而“十二五”規劃預測的粗鋼需求峰值不過7.7億噸—8.2億噸。由于主業新增空間不大,涉足非鋼產業成為很多鋼廠不得已的選擇。雖然武鋼的養豬曾引發爭議,但卻是一種現實舉動:肉價支撐的CPI雖回落仍有2.2%的正增長,而鋼價支撐的PPI卻呈現2.1%的負增長?!八^PPI向CPI傳導,可以解釋為鋼價回落,鋼廠出現虧損。鋼廠開始養豬,最終導致肉價和CPI回落,”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評論說。
來源:新華網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