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華聯等超市多年銷售染色饅頭,防腐劑甜蜜素齊上陣。重新加工再來出售,而且在玉米饅頭當中隨意添加色素,這樣的饅頭每天大量地流入了上海的大超市,比如華聯、聯華、迪亞天天等超市。(4月12日央視《今日觀察》)
神農氏跋山涉水,嘗遍百草,找尋治病解毒良藥,以救夭傷之命,后因誤食“火焰子”腸斷而死。如今,我們繼承起神農“遺志”,開始了無休無止的嘗吃百“毒”的生活。雖然我們曾一次又一次地呼喚正義和良知,但“毒食品”仍層出不窮,大有讓我們成為百毒不侵金剛之身的架勢。
人們常說,“只可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然而,層出不窮的“毒食品”事件偏偏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讓人們防不勝防。從添加劑、色素到回爐,過期饅頭搖身一變,重返超市,這里邊究竟是哪一個環節出錯了?中國的食品安全質量什么時候才能讓人真正放心?
趨利固然是一個方面,但不是全部。拿“毒奶粉”來說,奶粉的問題一直就沒有停息過。安徽阜陽的“空殼奶粉”事件之后,“毒奶粉”不僅沒有退市,反而一路堅挺地走了過來。“毒奶粉”變成了“毒堅強”,并堂而皇之地在質監部門的指尖上跳舞。再比如雀巢含致癌物質問題。早就有這番議論,中國專家總是辟謠,而瑞典卻直接挑明:瑞典研究機構稱,雀巢等一些知名嬰兒食品含有重金屬砷,嬰兒若每日進食2次米糊,砷吸入量超母乳50倍,少量砷亦會增加患癌風險。由是觀之,中國毒食品層出不窮,最根本的原因是制度懦弱和監管“陽痿”。
劣質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不僅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還嚴重侵害了合格產品生產企業的權益。作為監管和執法部門,質監、工商、衛生等部門有義務為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為消費者創造一個放心的消費環境,而且這種工作是長效的、常態的,絕非“槍打出頭鳥”那么簡單。如果每次都“按下葫蘆起了瓢”,長此以往,監管部門必然失信于民,并遭致公眾的唾罵。
眼下,質監、工商、公安、衛生、市場等部門應該聯合起來,加緊對食品生產的原料、生產、加工、銷售、庫存等環節進行一次“大清查”,并將信息公開貫穿全過程。與此同時,建立健全嚴格的監督、舉報、懲戒機制,嚴厲打擊各種“毒食品”。這些話即使強調一千遍、一萬遍,我看都不為過。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