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強險新條例已于5月1日正式實施,亮點在于交強險大門開始向外資開放。據知情人士透露,保監會近期將會公布外資保險公司開辦交強險業務的具體流程說明。雖然一些外資財險已是蠢蠢欲動,但鑒于一些主、客觀條件所限,外資全面進軍車險市場仍需時日。
“我們正在等待保監會相關細則出臺,之后就是走修改流程。”一家外資財險公司中國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流程包括:首先需要向保監會國際部申請修改公司法人許可證上的業務范圍,之后還要涉及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等證件的修改。他預計,待所有修改流程走完,真正能經營交強險業務,可能最快也要到年底。
另外,外資財險公司在軟硬件客觀條件上的參差不齊,也決定了他們全面進軍中國車險市場不可能“一擁而上”。雖然絕大部分在華外資財險向媒體反饋稱,對進軍中國車險市場抱有極大的興趣,但事實上真正做好準備的外資財險,并不多。
首先考驗外資財險的,是他們是否已開發了一套完善、獨立的車險IT管理系統;其次,是否已組建一批車險人才團隊,同時具備專業的核保核賠水平;另外,是否具備廣泛的機構網點、中介資源等。這些因素,將直接決定外資財險能否在車險市場分到一杯羹。
而現實的情況是,相比中資同業,外資財險在華網點覆蓋非常少,最多的也只有不超過5家分支機構,再加上本地市場歷史經驗數據不足,對于經營車險業務而言,外資并沒有很強的技術管理優勢。“因此,我們預計,外資財險將分批、分期進軍中國車險市場。”多位受訪的外資財險負責人說。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記者一輪采訪下來發現,不少在華外資財險負責人表示,交強險的放開即意味著外資可以全面涉足中國車險市場,但即便如此,未來兩三年內,他們亦不會“單打獨斗”,依然會選擇和中資合作一張車險保單。
眾所周知,中國的車險業務包括交強險和商業車險。在不能涉足交強險、只能經營商業車險之前,在華外資財險多選擇“借船渡江”的方式,即與中資同業合作車險保單,各自承保其中的商業車險與交強險。如,美國利寶互助、日本三井住友就分別與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合作車險業務。
“‘捆綁’中資仍為上策。”一家外資財險中國公司負責人這樣向記者解釋,中資財險成立時間早、機構網點鋪設廣、人脈渠道資源多,而外資財險機構網點不足、IT支持欠缺,這些在硬件條件上的短板,決定了短期內外資財險仍然需要依賴中資同業的支持。
這樣一來,從短期來看,向外資放開交強險業務,對現有保險市場格局的沖擊有限。
雖然短期影響有限,但長期而言,站在整個保險市場的角度來看,對外資開放交強險,并借此引進吸收外資財險在這方面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一來有利于推動我國交強險的經營管理水平,二來也能以充分的規模效應來分攤成本,從而以競爭推動整個車險市場的良性發展。(據上海證券報記者 黃蕾)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少虎
相關新聞:
我國交強險正式對外資開放 多元競爭利好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