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貧民區的改造是一個世界性大難題。孟買、里約熱內盧、紐約、巴黎,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城市,都為此頭痛不已。成都市金牛區創新采取的棚戶區“自治改造”模式,為解決這一世界級的城市病提供了有益參考。
7月26日,由國家行政學院和人民網主辦、中央綜治辦支持的“2013全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金牛現場會暨典型案例頒獎典禮”在成都市沙灣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會上,成都市金牛區曹家巷居民“自治改造”新模式獲評“最佳案例”獎,金牛區被確立為社會管理創新“示范基地”。
據悉,該案例全稱為《創新居民自治改造新模式 匯集基層社會治理正能量——金牛區發揮群眾主體作用破解舊城改造難題的探索與實踐》,經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審,從參與評選的100余件案例中脫穎而出。
曹家巷自治改造項目區域面積約198畝,范圍內共有各類型房產3756套(間),居民3364戶,14000余人。該區域內多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老舊建筑,房屋破損嚴重、安全隱患突出、群眾反響強烈。但由于多種因素交織一起,改造項目動議十多年而無法啟動實施,成為城市建設發展之困、群眾多年盼改之痛。
2011年底成都提出“五大興市戰略”啟動北城改造之后,金牛區委、區政府順應群眾呼聲,在征求片區所有住戶意愿的基礎上,決定以自治改造的方式推進該項目改造。
在自治改造中,金牛區將項目業主的委托權、項目實施的決定權和補償安置方案都交給群眾,引導住戶公選成立“自改委”,代表全體住戶全程參與,并約定只有100%簽訂協議才啟動改造,讓群眾真正成為搬遷改造的決策主體,實現“改不改由群眾說了算”。
如此一來,黨委政府發揮社會管理的主導作用,角色從“劃槳人”轉變為“掌舵者”;“自改委”發揮社會管理的樞紐作用,成為了政府和群眾之間的“連心橋”和“緩沖帶”;人民群眾發揮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從“旁觀者”變為了“真主人”。
“成都曹家巷的‘自治改造’模式是對社會管理和城市建設工作的創新,為我國城市建設和經濟轉型提供了典型經驗。”會議當天實地考察了曹家巷自治改造項目后,全國人大常委會研究室原主任程湘清這樣評價。
據了解,曹家巷自治改造項目已于7月15日24:00正式完成簽約。經自改委研究并報曹家巷自治改造項目指揮部同意,曹家巷一、二街坊自治改造項目正式實施啟動。
目前,曹家巷“自治改造”的成功經驗已在金牛區9個“北改”項目中廣泛推廣,累計完成舊房拆除200多萬平方米,7000多戶居民將逐步實現安居夢。(記者 李渝 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