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污染、高能耗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難以為繼時,以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為主要特征的綠色經濟開始進入大眾視線。LED照明、綠色建筑、太陽能飛機、新能源汽車等主打綠色牌的產品不但開始搶占相關傳統產業的市場份額,也成為全球產業鏈的新一輪投資熱點。
但是,僅靠消費者零散購買,綠色產品難以形成一定的市場占有率以鼓勵企業和商家的生產和銷售。因而,采取新模式引導綠色消費,培養綠色產品的競爭力才是當務之急。成都市政府的做法值得借鑒。成都市在發展綠色產業領域頗具優勢:成都是西部綜合交通主樞紐,擁有較好的基礎設施和人文條件,對新興產業人才吸引力逐步提高,高端產業人才集聚效應顯著;作為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成都市綠色經濟產業規劃中沒有老工業基礎的拖累,這是其他東部城市不可比擬的優勢。此外,成都市的配套產業鏈“五臟俱全”,成為吸引綠色產業落戶集聚的重要優勢,很多國際綠色產業已將成都視為其“本土市場”。
正是瞄準了這些優勢,成都市在產業規劃中顯示出國際化的視野,并且積極鼓勵運用創新的理念和技術,以打造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智能城市和生態城市,大力引進綠色產業,成為其城市建設和產業規劃中的一大亮點。
據了解,成都市政府已在與飛利浦探索,在成都的大型節能照明項目中引入其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以助力成都創建低碳和綠色城市。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是一種基于市場運作的全新節能機制,其核心是“我投資,你節能,共分利”,即用能單位無需投資,節能服務公司出資改造或升級設備,項目完成后以節省的能源費用(如電費)來回收項目投資的全部成本并實現利潤。目前,飛利浦已經在北京新世界百貨15家分店的LED照明升級改造項目中成功應用了EMC模式;未來,飛利浦還將致力于推進城市道路照明的智能化管理,將把在國外推行的City Touch城市路燈中心控制平臺引入中國,為城市燈光管理智能化、人性化和節約化作出貢獻。
綠色經濟大有可為。政府與企業的智慧更關乎綠色經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