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1日上午,習近平出現在塔元莊街頭,村民紛紛圍了上來,大聲招呼著。
“老書記好!”一聲特別的問候從人群中傳來,習近平轉過身,微笑著把手伸向這位村民。
喊“老書記”的是67歲的章同兵,30年前就見過當縣委書記的習近平,還記得當時的招待飯是大餅、油條、豆腐腦。
我們問,如果現在讓你來招待總書記,用什么飯菜?
章同兵脫口而出:“當然還是家常飯。”
這使我們想起正定一些老干部的回憶,當年,縣委書記習近平每天和大伙兒一起蹲在大樹下吃飯,左手三根指頭托著碗,無名指和小拇指夾著餅,右手拿筷子。秋高風急,塵葉飛揚。偶有樹葉落到飯碗里,他吹掉葉子,接著吃;塵土落到飯碗里,他剔掉塵土,接著吃。
所有這些,正如尹小平所感受的那樣,固然時光穿梭、歲月流淌,總書記那種源自泥土的人民情懷和百姓本色依然如故。
“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
教育實踐活動中,習近平要求全黨重新思考,認真作答。
這似乎是一道簡單的考題。
這又是一道極難回答的考題。
有人用生命去回答。焦裕祿倒在了帶領百姓治沙的路上。
有人用摯愛去詮釋。孔繁森最喜愛的名言是: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
有人用心靈去感悟。楊善洲常說:“多想一想我們的工作怎么樣,有沒有對不起黨和人民的地方。”
……
時代考卷上,共產黨人為什么必須答好這個考題?
習近平說,如果領導干部弄不清“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如果“四風”問題蔓延開來又得不到有效遏制,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黨和人民群眾隔開,就會像一把無情的刀割斷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回塔元莊“接地氣”,到西柏坡重溫革命史,與群眾交流座談,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指導河北教育實踐活動,習近平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新時期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
教育實踐活動中,黨員、干部在反思中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