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吉林省博物院和中國文字博物館聯合舉辦的《中國文字博物館藏文物展》正式拉開帷幕,百余件文物向春城人民講述中國漢字的千年歷史。
文字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世界各地的先民曾創造出多種古老的文字,它們是人類早期文明的重要標志。作為最古老文字之一的中國漢字,自產生以來始終綿延不斷,一脈相承,沿用至今。它傳承和弘揚了中華文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以及多民族國家的形成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漢字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漢字以其獨特的表意方式,與中國文化建立了極為密切的關系,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活化石;面對現代化社會的巨大變革,漢字又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在信息化的時代獲得新生。如今,作為聯合國六種正式工作文字之一,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
該展覽主要講述漢字的起源、發展和傳播的軌跡,展示漢字書寫藝術神奇魅力,以及數千年積淀下來的漢字文化精華,濃縮了漢字對推動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
據了解,現場可看到商代的卜骨、卜甲;西周的仲南父壺、旅伯鼎、公臣簋;戰國的十六年鄭令戈、下宮共作鼎;東周的溫縣盟書、垂字銳角布幣;秦代的始皇二十六年詔方升;漢代的章和二年工庫華治磚、呈酒萬石陶壺、墨書玉片;清代的《說文解字》附通檢、仿華昇泥活字;現代的《古文四聲韻》等百余件文物,展覽為期兩個月。
(記者 劉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