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大川
自去年被列為全省首批電子商務試點縣后,蛟河市全面掀起發展電子商務熱潮——
從農民到企業,從協會到政府,蛟河市全員“觸網”,投入到電子商務發展大潮中;從赴先進地區取經到與運營商洽談,從設立專項發展資金到成立專門服務中心,從免費培訓到資金扶持,蛟河市全方位推進電子商務發展,電子商務讓蛟河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升級。
電商“方陣”名聲鵲起
在發展電子商務上,蛟河市基礎好、起步早,蛟河電商已小有名氣。
到2014年末,蛟河市企業和個人建立網店271家,經營產品主要以黑木耳、蘑菇、野生堅果、林蛙油等長白山土特產品為主。現有網店中黑木耳網店有148家,占54.6%。部分企業還以手機客戶端為平臺,通過微信、QQ群等新興媒介進行網上銷售。
去年,蛟河市成功舉辦了首屆網上黑木耳節,組織蛙王生物等12戶企業進駐淘寶“特色中國”吉林館,4戶重點外貿出口企業加入“中國制造網”,實現銷售收入3075萬元。
目前,蛟河市電子商務初步形成了兩家獨立運營平臺。由省農特電子商務公司和蛟河市供銷電子商務公司共同創建的1號店“特產中國”蛟河館,于去年12月16日在“特產中國”頻道上線運營,是吉林地區在1號店開設的首家縣級館平臺,開館至今已銷售1298單。由蛟河市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投資注冊100萬元創建的東北貨網上商城,于去年5月5日正式運營,目前已入駐青娥食用菌、松山食品等13家店鋪,運行至今共銷售3874單,銷售額107萬元。據阿里平臺數據顯示,2014年,蛟河市在淘寶網購入6950萬元,賣出2485萬元,僅黑木耳一項就賣出1500萬元。
“五色經濟”打造特色品牌
電子商務銷售的一個必要條件是產品要具有鮮明特色,并易于保存和運輸,而蛟河市恰好具有這一優勢。蛟河市特色產業發達,形成了以黑(黑木耳)、白(石板材)、黃(甜黏玉米)、紅(紅葉旅游)、綠(綠寶石)“五色經濟”為主體的特色產業集群。豐厚的特色產業為蛟河市發展電子商務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和堅實的基礎,也形成了特色和品牌。
目前,蛟河市黑木耳種植規模達到7.53億袋,天崗石材產業園區是全國四大花崗巖產地之一和東北最大的石材原料基地、生產基地,甜黏玉米種植面積6840公頃,拉法山國家森林公園成為全省旅游知名品牌,蛟河紅葉旅游節被評為中國節慶30年著名品牌。通過線上線下互動,這“五色”產品銷售可實現26.86億元。
電商成經濟轉型升級新引擎
基于優勢鮮明的產業基礎和目前電子商務發展成果,去年上半年,省政府把蛟河市列入全省首批電子商務試點縣。蛟河市委、市政府牢牢抓住這個發展機遇,不但將其作為開辟市場新渠道,擴大蛟河市特產品銷量的手段,更是把它提升到推進蛟河市經濟轉型升級、百姓就業和創業新渠道的戰略位置上。
在摸清家底和考察學習的基礎上,蛟河市于近日出臺了《加快電子商務發展工作方案》,確定了實施電子商務“六個一”工程,即新建一個淘寶“特色中國”蛟河館,開辟一條1688石材產業帶,建成一個“村淘”項目,建立一個旅游官方網站,建設一個電子商務產業園,打造一個黑木耳網上銷售億元鎮。為保障工作順利實施,高標準推進,從2015年起3年內每年從市財政列支2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扶持電子商務發展。同時,與國內知名的電商發展專業策劃團隊云飛鶴舞公司簽訂了全方位的合作協議,聘請該公司為蛟河市電商官方運營商。目前,蛟河市各部門全員行動,“六個一”工程正在快速落實。
3月8日,由蛟河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52個部門為成員單位的蛟河市電商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立,蛟河市黃松甸鎮電子商務協會也宣告成立,目前協會會員已發展到64家。
在“村淘”項目上,蛟河與阿里巴巴“村淘”項目東北區負責團隊進行了多次對接。項目部已決定在蛟河建設吉林地區第一家、東北地區第二家“村淘”項目。
為解決技術和人才缺乏難題,蛟河重點強化了電商培訓工作,出臺了《蛟河市電子商務培訓工作計劃(2015-2017)》。4月9日,蛟河2015年電子商務大講堂正式開課,400余人參加了培訓。蛟河市計劃年底前,實現電商普及性培訓3000人、專業性培訓300人目標。
如今,蛟河已進入電子商務發展的繁忙“春耕期”,全市上下正為實現今年全年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2億元的目標而努力。(記者李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