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忠先 通訊員 李文鵬 何佳
五月山城,草木繁茂,花團錦簇,一派生機。
一季度,通化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65.2億元,同比增長6.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55.1億元,同比增長9.8%。
數據的背后,是山城上下緊緊圍繞“綠色轉型發展區”建設謀劃發展思路、強化推進措施、抓好工作落實,著力運用“加減乘除”法,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不斷取得新常態下的新成效。
做加法:引增量、壯存量,提質增效
日前,由上海萬峰集團總投資100億元的集地產、健康、養老、旅游產業于一體的健康小鎮項目正式簽約落戶通化市東昌區金廠鎮。
“圍繞綠色轉型發展,以綠色生態為特點,以資源轉化為核心,以特色產業為重點,吸引更多的優質要素集聚,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通化市經合局長曹巖峰道出他們招商的目的。
今年前4個月,該市引進億元以上項目36項,投資總額313.9億元,到位資金25.85億元。四環藥業集團、步長集團、廣州恒大集團、上海萬峰集團等一批戰略投資者紛紛落戶山城,實現了由“數量型”向“質量型”招商的轉變。
綠色轉型發展是以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經濟為特征的產品附加值高、生產方式集約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按照這個模式,通化市在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上,追求更有效益、更高品質、更綠色的經濟總量。
在總投資7.8億元年產40億片感通片的萬通藥業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正在挖樁基井、焊灌注樁鋼籠,一派熱火朝天。企業項目辦主任吳海龍告訴記者:“這個自主研發的新品種單品種年產值已達到億元以上。擴能的新項目投產后年可新增產值9.3億元、利稅2.8億元。”
年初,通化市把投資拉動和項目帶動作為穩增長、調結構、促升級的重要舉措,全年計劃實施3000萬元以上項目1200個,億元以上項目360項,10億元以上項目32項,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00億元,增長15%以上。
“今天的綠色轉型投資就是明天的結構優化的生產力。這些項目的安排,旨在著力推動產業創新,構建集約高效、循環低碳的綠色產業體系。”通化市發改委主任孫梁國說。
一季度,通化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1億元,同比增長19.1%,開工復工億元以上項目59項,完成投資13億元,已有109項計劃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完成前期工作,占計劃新開工項目的52.2%。
破解“一柱擎天”、結構單一的“二人轉”問題,通化市列出了綠色轉型發展區建設任務的路徑和時間表:未來5年,《通化市綠色轉型發展區總體規劃實施方案》謀劃了內聯外通、沿邊開放、綠色產業、生態保育、特色旅游等綠色轉型“五大先導工程”項目158項,計劃總投資928.5億元。
做減法:選項目、重環保,淘汰落后
與做大相比,做優做精更難、更具挑戰性。做好“減法”、“乘法”和“除法”,是向體制機制和結構等深層次矛盾開刀。通化市以壯士斷腕的勇氣,用改革激發出巨大的內生動力,讓“加減乘除”更快更好地運轉起來,實現老工業基地的涅槃。
低碳、綠色、循環發展成為通化發展的主旋律。“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我們從源頭堵住與綠色發展相悖的‘掙錢項目’。如總投資15億元的硫酸銅項目、10億元的工業熱處理項目,甚至外資幾十億元的日化用品項目等都被擋在了山城的大門外。”通化市經合局副局長楊延福表情堅毅。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是山城發揮生態優勢,發展綠色經濟,推進綠色文明,實現綠色轉型發展的目標。通化市把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一項重要舉措。
《通化市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實施方案》的制定實施,把淘汰落后產能的目標任務分解到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去年,亞泰集團通化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淘汰1條干法中空窯生產線,淘汰熟料產能30萬噸;通化鋼鐵股份公司分別淘汰了250萬噸煉鐵和203萬噸煉鋼的落后產能。
做乘法:建“舟橋”、搭平臺,創新發展
今年3月,通化東寶藥業第三代胰島素類似物——門冬胰島素注射液及門冬胰島素原料藥獲得國家食藥監總局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這是該企業繼去年甘精胰島素獲臨床之后第二個胰島素類似物獲得新藥臨床。
通化的創新能力在醫藥企業發揮得十分明顯。記者注意到,在今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山城許多創新能力強的醫藥企業依然持續穩步發展,科技創新成果累累。
一季度數據顯示:通化市醫藥制造業完成總產值221.7億元,增長21.1%,對全市工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100.5%,實現增加值67.7億元,增長14.2%,超過全市平均增速4.4個百分點。修正、萬通、東寶等規模較大的醫藥企業均保持20%以上的增速。
創新成為通化市經濟增長內在動力,有力地促進了經濟轉型發展。
與吉林大學合作的林蛙抗菌肽生物產品,是通化康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拳頭產品,今年預計產值3億元。董事長林萬君說,長白山林蛙抗菌肽生產線項目的技術轉化中試中心由通化醫藥高新區、吉大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康元公司三方共同發起成立,它將為通化乃至全省生物科技企業提供一個科技成果轉化的中試平臺。
創新發展中,通化市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的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建立“舟橋”機制,先后與吉林農業大學、沈陽藥科大學、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等科研院所共建了通化國家農業科技園集安核心區產學研合作基地、產學研實習基地和研發實驗室等科技平臺,推動全市科技優勢在市場作用下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截至上年末,全市各類創新型企業總數發展到90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0戶、省創新型科技企業34戶、省科技型企業26戶。
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中,通化市堅持“有中生新”、“無中生有”,大力推進產業發展模式創新,著力培育和發展一批主業突出、特色鮮明、結構優化、產業鏈完善、服務體系健全和市場競爭力強的重點產業集群,全力打造拉動工業轉型升級和加快發展的“新引擎”。
前不久,通化醫藥高新區“通化醫藥創新型產業集群”被國家科技部確定為第二批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集群內擁有醫藥高新技術企業16戶和國家級、省級醫藥企業技術中心15戶。
做除法:立清單、減審批,革除積弊
“除法”,就是簡政放權,營造寬松和諧的政策環境、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
“現在,到政府辦事比原來手續簡便了,效率也提高了。像企業產品的QS認證,由原來的三個月縮短到一個月左右。”面對記者的采訪,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樹平深有感觸地說。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通化市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實施方案》,確定全市重點改革任務164項。完善實施“點對點”跟蹤機制和“對賬盤點”機制,確保改有所進、改有所成。
直面企業等經濟組織頭痛的“九龍治水”問題,通化市積極推進市場監管體制改革,規范市場監管機構,將市工商局、質監局納入政府工作部門,并分別將所屬縣市的工商局、質監局、食藥監局、食安辦整合,組建市場監督管理局,不斷強化市場監管責任。下發《關于進一步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事項的通知》,對各類行政審批項目進行了全面自行清理,取消、下放、暫停實施、轉變管理方式或變更項目名稱126項。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加減乘除”運算法則,正在為通化市的綠色轉型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