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的趙永生老人拿著自己制作的相機頗有感慨
老人收藏的相機
老人收藏的相機
長春75歲的趙永生老人這輩子最喜歡的就是攝影,并且喜歡收藏各種相機。從1973年花90元錢購買第一部相機,到如今,他已經擁有800多部相機,其中包括他親手制作的131部相機。
10日面對記者的采訪,趙老說,因為愛相機,他讓老伴跟自己負債了一輩子。“現在我倆年紀大了,我突然覺得虧欠老伴太多,我希望把這些相機都賣掉,帶老伴去做一些曾經遺憾沒有完成的事。”
攝影成了職業收藏成了愛好
說起自己如何成為一名攝影師,趙永生表示,那真的是非常偶然,那一年,他38歲,他曾是一名坦克兵,后來部隊轉業后,他到體育館的廣播室工作,當時在辦公室里有一部相機、一些膠卷還有兩本書,閑暇之余,趙永生開始拿著相機拍攝體育運動。1970年,趙永生拍攝的冰球圖片刊登在了報紙上,這對于他來說是一種鼓舞。此后拍攝的照片多了,他還在單位的報廊辦了一個小型的攝影展,當時的反響很好。
1973年,趙永生來到長春市文化館擔任攝影輔導干事一職,攝影成了他的職業,那一年,他花了90元錢購買了第一部相機,是當時蘇聯生產的。而正是因為有了第一部相機,收藏相機便一發不可收。此后,每到周日,他都要到桃源路附近的舊貨市場上轉轉,花上30元或者20元買一部二手相機,回家就愛不釋手地研究。到了1989年,趙永生已經收藏了200多部相機。
退休后設計制作了131部相機
“你能不能像外國人一樣也自己設計相機呢?”老伴初蘭英對他說的一句話,讓趙永生頓時有了啟發。那一年是1988年,趙永生退休在家。于是,他開始四處購買材料,開始研究如何制作相機,總計花了5000多元錢,終于把要制作相機的材料都買全了。
經過幾個月的設計,他終于做出了第一部相機,當時為了鏡頭拍攝出來的效果好,他又花了1萬多元錢買的鏡頭,他制成的相機拍攝出來的照片十分清晰,趙永生把自己的相機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WaSai”,他覺得,這就是他的興趣愛好,所以名字起的就是開心。就這樣他萌生了要大批量制作相機的想法。從2005年開始,趙永生開始制作相機。2006年,眼瞅自己制作的相機就可以問世出售了,市面上卻被數碼相機所占據,他制作131部相機遭受重創,為此,他還背負了將近20萬元的外債,一還就是將近4年的時間。
老兩口在貧困之中的快樂生活
趙永生為了這個相機夢可謂是傾家蕩產,到了晚年,還要為還債而奔波著。可即便是這樣,他的相機收藏之路還未結束。1981年,趙永生曾得知一個單位淘汰了一部相機,可這部相機出售還得1000元。回到家后,趙永生開始悶悶不樂。初蘭英知道,如果老伴不買相機心里肯定會失落,她便向一位好友借了1000元。
拿著這部相機后,趙永生四處去照相,引得不少攝影愛好者十分羨慕。而這1000元的借款,一家人又是花了將近2年的時間才還上。用初蘭英的話說,這就是她和老伴在貧困之中的快樂生活,雖然日子過得貧窮,但精神生活很豐富。自從買了這部相機,趙永生晚上睡覺都把相機放在枕頭邊,每天都愛不釋手。
想把相機都賣掉讓老伴享享福
目前,趙永生收藏的相機有800多部,而自己制作的相機就有131部,這么多相機,一直都在他家里的各個大小不一的柜子里儲存著。趙永生說,年紀大了,也有些折騰不動了,就想著把這些相機都賣掉,拿這筆錢讓老伴享享福。這么多年,他沒和老伴旅游過,他覺得,這輩子虧欠老伴太多。
趙永生說,他想整體把相機出售,并希望將這些相機賣給真正喜歡相機的人,這樣他才能放心。至于價格,趙永生說,自己設計的那些相機,每臺以1萬元的價格出售,一共是131臺,就是131萬元,而剩下的那些相機,他打算出售的價格在60萬元左右。
一旦把相機賣掉了,他打算帶著老伴去旅游。然后,他還想和老伴拿著這筆錢去敬老院居住,頤養天年。然而,趙永生也做了最壞的打算,如果真的沒人買了,他也會把這些相機好好保存,留給他的兒子,他覺得相機以后肯定會升值,就當做傳家寶一直留下去。而他和老伴也窮了一輩子,只要兩人開心快樂也就滿足了。(記者王秋月/報道 董競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