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兩會上,我省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把關注的目光投向“吉林好人”。如何把“吉林好人”精神,傳播到每個人心中并轉化為實際行動,進而升華為吉林精神,打造成吉林又一張亮麗的名片,代表委員們積極建言獻策。
做好人好事往往被看成是學雷鋒的重要體現。郭乃碩代表認為,雷鋒精神所包含的內涵很豐富,愛崗敬業、捐資助學、鄰里友善、樂于助人、熱心公益等都是雷鋒精神的體現。“要推動‘吉林好人’精神常態化,就要大力弘揚好人精神,宣傳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和崇高品格,形成志愿服務長效機制,激發人們向善向上的美好愿望。”郭乃碩說,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力弘揚好人精神,廣泛普及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務理念,在全社會培育志愿服務文化,就一定能夠把學習雷鋒、學習好人精神常態化落到實處。
郭乃碩表示,好人精神除了要有口號,也要有制度跟進。他建議,推進志愿服務常態化,就要積極推動制定志愿服務法制化建設,制定志愿服務法制化條例。對于青少年,把志愿服務和中高考掛鉤;對于成人,可以把志愿服務與評定職稱、養老保險等掛鉤,給予有優先資格。相關部門對志愿服務進行認證,制定統一考核標準,實行第三方介入,網絡公布,監管透明。“把志愿服務作為中高考選拔科目的一項,考生做義工達到一定標準,就可以優先錄取。讓我們的青少年從小就養成做好人好事的意識,逐漸從被動變主動,保持常態化。”
“通過‘吉林好人’評選活動,選出了一個個好人典型,成為大家學習的標桿,是非常有必要的。”權貞子委員認為,對“吉林好人”加大宣傳、正確引導非常重要。“潤物細無聲!”權貞子說,不是有個典型標桿就完事了,需要平時生活和工作中做到“潤物細無聲”。此外,做好人不一定是做驚天動地的大事,平凡的小事也有著不平凡的意義。
“‘吉林好人’的評選是非常必要的,也非常有意義。不僅傳遞了正能量,還弘揚了社會良好的風氣。”李嘉音委員表示,每個人都應該善于挖掘和發現身邊的好人好事、凡人善舉,積極褒獎,在社會上形成弘揚無私奉獻、助人為樂等良好的社會風尚。李嘉音建議,包括中小學教育在內的學校教育中,必須要加大德育課程的教育力度,適度增加本地凡人善舉的先進事跡,讓孩子們從小就知道做好人,好人離我們并不遠,就在我們身邊。“無論是社會、學校、家庭,都應該積極引導做好人、學雷鋒,如果每個吉林人都爭做‘吉林好人’,把‘吉林好人’精神升華為吉林精神,這將成為吉林又一張亮麗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