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影舊址博物館里的影片《白毛女》展區。 畢馨月 攝
在中國電影歷史長河中,曾出產過許多以人物名字命名的優秀影片,其中哪一部給您留下了深刻印象?是《董存瑞》,是《劉三姐》,還是《白毛女》?15日上午,記者來到長影舊址博物館,恰好遇到一隊來自南方的游客。跟許多普通觀眾想法相同,他們不僅想在“新中國電影的搖籃”長影走一遭,還期望聽到電影背后的那些故事。
“董存瑞是新中國家喻戶曉的英雄,是全軍學習的榜樣,如何選演員,對導演郭維而言是件棘手的事。”隨著博物館里文化講解員小張的介紹,游客們恍然大悟,原來當年那個個子矮小叫張良的話劇演員,是被導演“勸服”才肯出演董存瑞的。“1955年春天,郭維導演在北京看話劇《戰線南移》時,發現了北京軍區話劇團的演員張良。可是張良試戲后,看到銀幕上被放大幾十倍的自己時,堅決請求退出劇組,覺得自己的形象不適合演這位英雄。”講解員小張介紹說,是郭維的一句“英雄也有缺點有困惑”,才使張良毅然出演。
好演員是人物塑造成敗的關鍵,即便是在今天,這也是戲劇界的普遍共識。電影《白毛女》的演員選擇也是大費周章。當時導演王濱擺了5張“喜兒”的照片來回看,最后挑中了田華。看到游客對這個段落頗感興趣,小張繼續介紹說:“當時田華在華北軍區政治部文工團當演員,而她就出生在河北農村,身上透著一股鄉土氣,王濱要的就是這股勁兒。的確如他所料,‘喜兒’一亮相便贏來喝彩。當年長影廠里放樣片時,放映室里哭聲一片。”該片公映后,觀眾反響熱烈,全國20家影院首映的第一天,觀眾就多達47萬余人。
如果要問為長影摘得首個“百花獎”的影片是哪部?它就是導演齊興家口中“壯士熱血映天紅,航標為我沖天漏”的影片《吉鴻昌》。據說,從編劇陳立德1958年完成《吉鴻昌》電影文學劇本初稿,到《吉鴻昌》走上大銀幕,整整用了17年時間。
“我們來長春,把第一站就定在長影,這里曾拍攝過許多經典影片,是令我們這代人魂牽夢縈的地方。原來尋覓無所,現在可好了,有了這么先進詳實的博物館。”今年56歲的上海游客孫憲激動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