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大撥”東北嗑被長春六旬老人匯編出爐。
有一種旁觀叫賣單兒(發呆),有一種數量叫老鼻子(指數量多),有一種運動叫滾犢子(站遠點,很生氣),有一種創傷叫禿嚕皮(膝蓋破了),有一種吃態叫可勁造(形容隨便吃,吃得多),有一種性別叫二椅子(特指不男不女的中性人),有一種頑皮叫欠兒登(形容人愛湊熱鬧)。今年66歲的李先生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整理出468條東北方言,大家來嘮扯嘮扯。
市民整理468條東北方言
“我給你們舉個例子,什么叫‘瓜拉’呢,那邊有事,離著遠點,別‘瓜拉’上。”10月22日,長春市民李文貴打來電話教記者說說東北話。
記者了解到,李先生今年已經66歲,是一名退休的小學老師,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整理出468條東北方言,展示在記者面前的都是手寫版,里面的東北嗑很多記者也不理解。
在參加工作以前,李先生一直生活在農村,老人們說著一口地道的東北話。
李先生說:“像什么‘沙楞’、‘捋桿爬’你們能聽過,‘青乖子’你們知道是啥嗎?”攀談后,記者才知道,原來“青乖子”其實就是青蛙。
回憶起小的時候,李先生沉思片刻后說:“我們小時候,父母總這么說,比如說,小時候上學的時候,告訴我們別‘愛小’(自私,拿別人東西),放學了別‘作禍’(惹禍)。再就是‘一小’(小時候),管看病的大夫叫‘先生’,尤其在小孩兒哭鬧的時候,大人就說了,‘先生’來了,別哭。上學的時候有些小孩兒比較靦腆,不愛說話,大人就好說,這孩子‘不出頭’。”
推廣普通話 但方言不能忘
李先生說,現在普通話逐漸推廣,不光是東北方言,許多地方的方言都漸漸地模糊了。
“像我這個年齡段,處于新舊交替的年齡段,我記憶比較多,我怕它消失了,想讓東北方言延續下去,所以我把它記錄下來,畢竟古人千百年來運用過它也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篇章。”
在吉林藝術學院門前,記者采訪到一個大二的學生,她說:“最開始的時候說東北話還有點不好意思,因為大家都在說普通話。后來,我就覺得東北方言也是一種文化,人家上的都是雙語幼兒園,我上的也是,東北方言和普通話,沒事兒我們還互相學習彼此的家鄉話。”
隨后,音樂系的劉同學告訴記者:“我覺得挺光榮的,東北方言是特有的,就像每個地方都有一種方言。我長得小,剛上學那會兒宿舍其他男孩兒有的還挺欺負人,我就是東北人,說了東北話,他還有點怕我了,哈哈,還得說東北人給他們的印象挺彪悍。”
您還知道哪些有趣方言?
有一種廁所,叫貓樓;有一種味道,叫哈(四聲)拉;有一種失手,叫禿嚕;有一種沉默,叫蔫巴;有一種重復,叫墨跡……這些方言你能聽懂嗎?
通過跟李先生交流,記者學到了一些有意思的東北方言。
比如說,下撕爛——被人看不起的人、三孫子——被看不起的人、歇氣兒——休息、賽臉——頑皮過了、抽條——偷工減料、走道——丈夫死后改嫁、燒火——做飯、腦(一聲)糟——上火、外道——客氣、沒跑——肯定、沒帽兒——有把握。
接下來出幾個地道的東北方言考考你:麻溜、膈應、稀能(四聲)、上該。
如果您還知道哪些有趣的東北方言,可以撥打本報的熱線0431-96911跟我們互動,也可以關注吉和網官方微博微信參與互動。(注:因為特殊限制,東北話版用詞有些無從考證標準字,所以建議讀者以音理解)
助理記者 孫千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