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合理區間” 均衡發展為民生
座談會上,克強總理再次強調,宏觀調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經濟大起大落,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其“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防范通貨膨脹。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國家信息中心世界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張茉楠、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不約而同地認為,“下限論”對于穩增長是非常有必要的。巴曙松表示,中國經濟正處于從高速向中速的轉換期,雖然要接受經濟增長的回落,但是在回落時不能失速。張茉楠表示,對經濟下行容忍度提高,但不能低于潛在增長率,主動調結構但不能危及經濟穩定。莊健則認為,就業和社會穩定是容忍經濟放緩到什么程度的重要考量,不會允許短期內的加速下滑,要保證就業情況不出大的問題。
著名經濟評論員馬光遠也有他自己的解讀。他認為,克強總理的“兩限論”起碼包含三個基本的政策命題:其一,調結構和推轉型是本屆政府的核心任務,但調結構也好,推轉型也好,都必須在一個相對平穩的環境下進行。其二,宏觀政策合理的區間,既要使經濟增長和就業不低于政府的預期目標,也要使物價等衡量宏觀經濟健康的重要指標不超過民眾的承受力。最后,對于中國經濟而言,破解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深層次矛盾的關鍵仍然是改革,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這將是“克強經濟學”的核心。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中心研究員易鵬則表示,這種“下限”和“上限”的合理區間觀點,實質上體現了一種“均衡論”。對“均衡論”有更深的理解,有利于把握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勢。為此,決策層一直既強調要發揮市場作用,又強調要宏觀調控,這與政府職能轉變中——政府管政府該管的、市場管市場該管的理念是一致的。這種要求相輔相成、講究尺度的經濟政策,實質上體現了一種均衡思路,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相對最優路徑。
所謂“合理區間”的落腳點在哪兒?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無論是保障經濟增長率與就業水平等的“下限”,還是物價漲幅等的“上限”,歸根結底都是堅守民生的底線。發展經濟不是為了增長而增長,是為了保障民生。此外,這也與年初確定的增長目標相關聯。
深化改革 實現經濟轉型升級
在專家學者和網友的熱議中,一個焦點話題便是深化改革??梢哉f,通過深化改革來推動經濟轉型已經成為全社會的一項基本共識。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室主任丁茂戰就認為,“穩中求進”要靠兩條腿走路,一是宏觀政策環境要重新調整,二是加大市場化改革力度。
國家發展改革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則表示,中國經濟轉型已行至一個重要關口,如果不改革、不調整,將犧牲中國經濟的中長期增長潛力和國際競爭力。“GDP增速高不是好消息,而且GDP也不可能一直高速增長。以往的經驗表明,中國越是調整,就越有人唱中國硬著陸的風險。中國要想謀求長期發展,轉型就是要動真格的。”
中國經濟網網友譚浩俊表示,雖然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對中國經濟產生了不小的沖擊和影響,但也使中國經濟隱含的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得以暴露。令人欣慰的是,這些矛盾和問題已經得到了決策層的高度關注和重視。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新的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不僅反復強調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的重要,而且提出了用改革的思維、改革的手段、改革的方式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提出了通過簡政放權、擴大企業自主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來釋放改革紅利的思路。
中國經濟網網友李寧也表示,今年以來,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方面,新一屆政府做了幾件很漂亮的事情,比如取消和下放133項涉及投資的行政審批權限,對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又比如,在財政收入下降的情況下堅定推進結構性減稅,充分體現了新一屆中央政府減稅讓利、還利于民的誠意。
中國經濟網網友王振峰認為,結構調整和經濟改革是下半年的重點。決策層“調結構、促改革”的政策導向是對的。舊有經濟模式已經很難持續,產能過剩問題已到了必須痛下決心來解決的時候。
網友李寧也認為,新一屆中央政府主動承擔風險,在經濟領域積極去杠桿化,進行結構性調整,這是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刺激經濟政策退出意味著政府將更加依靠市場利率調整資源配置,發揮市場帶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從而夯實經濟發展的基礎。如今,在貨幣政策領域,中央政府又堅持宏觀審慎的貨幣政策。這一舉措是同行政審批權等系列改革一脈相承的重要政策,進一步體現了新一屆中央政府更加尊重市場規律的思路。
中央有關經濟工作的新理論和系列政策舉措受到社會各界和網民的積極評價,進一步凝聚了共識,對于實現穩中求進、進一步深化改革、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必將起到關鍵的推動作用。 (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