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訴退貨難
來自廣東的梁先生在淘寶上一家店鋪花1160元買了臺洗衣機,使用兩天后,洗衣機就出現了故障問題,聯系賣家后,對方多次承諾會聯系售后維修人員進行上門維修,但梁先生苦等了一個星期,也沒見到維修人員上門。
多次聯系之后,賣家終于讓梁先生把洗衣機寄回廠家,如果廠家確認是機器故障,賣家愿意退貨款和運費。但淘寶的“消費者購物保障”條款明確規定,“賣家發布寶貝時,填寫有關寶貝本身的詳實信息,并對此負有證明責任,同時為消費者做好售后服務。”
而梁先生在聯系淘寶客服申請退貨時,淘寶云客服稱,退款渠道已經被關閉,原因在于梁先生未能及時完成舉證。隨后,梁先生又向淘寶申請維權,但淘寶給出的處理結果卻是投訴不成立。原因是未核實到店鋪存在“違背承諾”的行為。但梁先生表示,自始至終淘寶客服連一個電話都沒有打來過,根本未曾核實過。
2011年,為整治電子商務業的購物環境,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淘寶投入了2億元資金設立了消費保障基金,發生糾紛時,淘寶對消費者實施先行賠付。但目前面對一些實際情況,消費者仍遇到許多諸如梁先生這樣遇到問題商家拖延,等到申請退貨的時候又過了期限的問題。
虛假促銷泛濫
去年“雙十一”,淘寶一面承諾近30天最低價,一面被網友頻頻曝光價格問題。據調查,淘寶承諾的低價只是在近30天的低價,而實際上很多產品比之前的價格還要高。
此外,淘寶承諾的商品價格5折起,此5折的原價并不是淘寶上商品的價格,而是指專柜價格,這樣一來實際上淘寶價格并不比平時低,甚至很多商品比平時還要高。如此虛標原價,蒙蔽了不少消費者。
網絡商品定價體系復雜,這是淘寶能夠“鉆空子”的原因所在。專家指出,廣告法明確指出,商家在促銷宣傳時要明確標出商品的原價和促銷價格,但是淘寶卻與消費者大玩障眼法。讓消費者分不清商品究竟是降價還是漲價。
據了解,近年來物價、工商等監管部門對商家監督的力度有所加大。但是介于淘寶等電商平臺的特殊性,監管部門對淘寶的監管顯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出臺相應的價格規則,也不能徹底杜絕淘寶商家亂標價行為。
個人隱私頻泄露
1.99元的耐克鞋、1元的毛衣、3元一套床上用品,拍下之后,賣家通知沒貨、買家申請退款,原本正常的網絡購物流程,背后卻隱藏著隱私泄露的風險。據了解,一元買賣難監管、泄露用戶信息的違規成本低,這些都成了超低價商品騙取用戶信息事件頻發的“源頭”。
有網友揭秘,這些商家通過這種方式獲得海量的訂單,用戶支付寶付款后,賣家可以獲得幾千條甚至幾萬條準確有效的用戶收貨地址,雖然后面交易取消、款項退回,但這批用戶名、地址、電話就被不良商家得到了。這樣有價值的信息一個可以賣到10元以上。
北京市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邱寶昌認為,對于“一元秒殺”這種遠低于成本價格銷售的買賣,由于賣家能夠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買家,涉嫌違規和侵犯公民信息的風險更大,淘寶等網絡提供商應該在發布前就仔細進行人工核查交易是否屬實,而非交易發布后再做審查。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則建議,為保護用戶隱私,掌握了消費者一手數據的淘寶網等網絡提供商,其實完全可以將原始數據進行分類加工、篩查后部分公布給賣家,而非像現在這樣,將其完全暴露給賣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