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水泥板塊見喜
在“高富帥”被拋棄的同時,一些原先的“苦菜花”卻正在萌發新芽。
鋼鐵、水泥和造船,是我國產能過剩最為嚴重的幾個行業。從2009年至今,這些行業一直蹣跚前行,股價連創新低,成為“破凈”的重災區。
蕭條之中,希望的火花也在閃現。很少有人注意,今年前三季度在鋼鐵巨虧背景下,鋼管公司普遍盈利。部分個股如金洲管道,前三季度利潤增長52%,下半年股價上漲15%,給投資者帶來不錯收益。
長江證券研究員劉元瑞認為,相比鋼鐵冶煉,鋼管屬于加工環節,產能復制更容易。正因為如此,鋼管類公司較早地走出產能過剩的初步階段,朝著高端和有序的方向發展。
水泥板塊的表現更令人驚喜。11月以來,水泥板塊整體上漲7%,部分個股如華新水泥漲幅達到13%。并且,這種上漲還不是簡單的游資推動。巢東股份近期的大漲,就有兩家機構搶籌。
對于水泥股的上漲,很多人認為得益于“城鎮化”的驅動。城鎮化固然能給水泥業帶來新需求,但我國的城鎮化已告別過去的大拆大建,實際拉動作用有限。
水泥板塊能夠自強,關鍵還是自己爭氣。經過多年的惡性廝殺,水泥行業在產能控制和行業自律上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績。數字水泥網總裁劉作毅說,只要堅持“區域協同、合理定價”的原則,產能過剩行業也能穩住市場。
縱觀這些“苦菜花”板塊,一個共同特點是:股價基本反映行業現狀,盈利能力已經觸底。伴隨產業整合升級,真正優秀的企業將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