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服裝偏愛“洋馬甲” 本色競爭有多難?
資料圖:北京翠微商場二樓女裝部,各式起著洋名的國內服裝品牌隨處可見/記者 魏 薇攝
【閱讀提示】
目前世界知名服裝品牌強勢登陸中國,國內服裝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很多本土品牌選擇先行穿好“洋馬甲”,偽裝國際化,借此提高身價,從中獲取高額利潤。這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本土服裝業如何拋棄急功近利、告別偽裝,承受住市場競爭的考驗?又如何修煉“內力”,打造屬于中國人自己的國際知名品牌?
陽春三月,相約三五好友,逛街購置春裝。北京翠微商場二樓女裝部,放眼望去,各式品牌洋味兒十足,什么“斯”、什么“奴”層出不窮,店鋪主標識幾乎都用英文,價格也和國際“接軌”,一條圍巾竟然都要2000余元,一件春裝動輒數千元,細看商標,有的是深圳、廣州、上海等地生產,有的甚至就是北京郊區生產的。
分明是“中國娃”,為何要起個洋名字呢?
“洋馬甲”等于高身價?
有人說,中國的服裝市場宛如“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里面的人想出去。
也有人說,在世界服裝品牌前二十強全部登陸中國市場的當下,咱們自家門口的競爭就是國際化的競爭,贏取了家門口的勝利,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贏得了國際化的勝利。
現實是,能夠突出重圍并在國外開拓一片天地的本土企業寥寥無幾,大都和國際品牌“扎堆兒”在一起,先行穿好“洋馬甲”,偽裝國際化,實則為了給自己增加身價,賺中國消費者的錢。
在中國,尚有兩個公共標準可以衡量品牌的受歡迎程度,分別是“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后者已在2007年停止評選,并在今年9月期滿,目前在服裝業有51個產品享有此榮譽,其中起洋味兒名字的有約30個,“中國馳名商標”中的許多服裝品牌也都如此。從整個服裝行業來看,據時尚產業經濟研究專家李凱洛統計,無論男裝女裝,起洋味兒名字的企業高達85%到90%。
“國際品牌多少,已成為行業內部衡量商場檔次的不成文標桿。在百貨業是銷售主渠道的現在,有些國內品牌希望進入到高端商場,就要接受高扣點率,還得在顯著位置標識洋名字,企業為了生存,價格就得水漲船高?!敝袊b協會副會長陳大鵬解釋說。
李凱洛進一步分析道,“價格的構成結構非常復雜,生產制造成本并不是大頭,包括商場扣點率、租金、人員、庫存方面的營業成本能夠占到70%。因此標價是成本的五六倍非常正常。”
消費者的炫耀心理也助推了價格的提高?!俺缪竺耐狻钡男膽B還一定程度存在,覺得國外的產品就是比國內的好、比國內的貴,一些本土企業為了迎合消費者對洋品牌的追求,就故意打造出這種形象。
服裝陳列設計專家王軍提出,高價格的背后還隱藏著一塊灰色消費的沃土,“高端商場中,很多消費者都是用禮品卡消費,有些本土服裝品牌生產和國際大牌源自同一個工廠,質量可能相差無幾,但沒有明顯的標志,如同很多‘天價煙’卻沒有包裝一樣,能夠體現出‘低調的奢華’,很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