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三包,何時能實現?
法院判決:“問題車”應予以更換
“買車容易修車煩,換車猶如上青天”。多年來,由于相關立法一直不到位,消費者遇到“問題車”后往往只能自認倒霉。法庭之上的任某不禁質問:“同樣是購買商品,為什么其他商家都保障商品在7天內可以無理由退換,汽車行業卻還是鐵板一塊?”
任某的代理人毛建中律師則表示,其當事人是購車的消費者而不是汽車廠商的義務試車員,沒有理由要一次又一次地為商家試開那輛不知什么時候又會出現故障的“問題車”。他認為,根據公平交易的原則,消費者既然花費大量資金就應該得到相應的商品和服務,而保證商品的質量是最根本也是最基礎的。如今,任某的汽車頻頻出事,很顯然是車輛本身存在質量問題和安全隱患,而且這種質量隱患將直接關系到人身安全問題,因此盡管國家還沒有明確的立法和規定,任某要求更換汽車的訴求應該得到法院的支持。
相對于憤怒的消費者,被告銷售商的態度要“淡定”許多。4S店銷售總監王先生解釋說,由于汽車是特殊商品,從售出的那一瞬間,就從“新車”變成了“二手車”,價值和性質都發生了根本改變,因此“只能修不能退”是汽車銷售行業的慣例。被告代理人孟元強指出,4S店不是汽車生產廠家,只是負責車輛的銷售和其后的維修養護服務,并不存在對車輛的更換義務。且任某在購車時并沒有與4S店形成書面購車合同,沒有如出現問題須整車更換的退車約定,目前法律也沒有汽車三包的明確規定,因此任某的訴求缺乏基本的法律依據。
宜興法院認為,雖然本案原被告雙方在車輛買賣過程中未對車輛質量及違約責任進行約定,但原告所購車輛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多次出現變速箱質量問題,修理過程及試車過程仍出現問題,已不能達到原告正常行駛、方便生活的購車目的。根據合同法相關規定,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法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因此,法院最終支持任某更換車輛的訴求,判決銷售商為任某更換新車一輛,同時判決任某在提取新車時支付給銷售商相應差價。
制度缺失:汽車維權面臨重重困境
雖然案件已經審結,但該案的合議庭審判長,宜興中院法官陸長平表示,任某的此次訴訟成功只是個案。在法律尚不完善的前提下,更多消費者要想實現更換車輛的維權目的,并非易事。
“目前我國汽車三包尚未出臺,國家也沒有其他法律規定可以嚴格適用于汽車質量及其售后糾紛的裁決。”除此以外,消費者還要面臨的重大難題就是取證問題。
據法官了解,國家認可的整車汽車質量鑒定檢測機構在全國范圍內不超過30家,且一輛車的檢測費用就高達5—9萬,一般消費者根本承受不起。因此,要證明車輛確實存在質量缺陷,非常困難。此外,由于汽車屬于技術產品,需要有專業的知識才能了解和辨別發生故障的原因和需要更換的部件,普通消費者不懂也不會多在意這些細節,往往會忽略了對證據的保留。“消費者在汽車生產商和銷售商面前相對還是處于弱勢,一些關鍵的信息、記錄及證言都掌握在強勢方的手中,想要成功取證,談何容易。”陸長平坦言。
對此,南京大學法學院劉青文博士認為,汽車不屬于國家規定的三包產品,這就使消費者失去了維權最大利器。同時他也預計,未來三包規定修訂時,將汽車列入三包產品的可能性還是很小。“這是由汽車這一產品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因為國內外都有這樣的慣例,汽車一旦開過,就是二手車了,在德國,無論多新的二手車,都會立即貶值20%。”劉青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