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建議,政府應加大疫病防控和科研的資金投入,提高疫苗免疫覆蓋率;通過深化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完善疫情監測、疫情報告和疫情處置體系,“有可能的話,政府應支持養豬企業進行科學試驗和研究,并對影響社會公共安全的疫病控制增加投資。”
吳鐵雄認為,歐美穩定農產品生產的方法是采取國家補貼:比如歐盟每公頃農地補貼是300~350美元,美國是100~150美元。要盡快對生豬業全面實行政策性保險制度,對養豬業,特別是規模化養殖場提供貼息貸款。
“既不能扶大,也不能扶小,更不能撒胡椒面。”在黎景陽看來,政策應向適度規模農戶傾斜,以獎代補,尤其是支持500頭左右出欄量的小規模養殖戶,向1000~3000頭適度規模戶發展。同時還應注重質量,比如通過發展專業合作組織,提高散養戶飼養的組織化程度;通過發展飼養小區,提高規模化飼養水平。
要完善生豬監測預警體系,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確保信息收集的有效性。王濟民說,“目前,農業部對全國200個縣(其中主產縣100、非主產縣100),2000個鄉,6000戶進行監測,但是誤差還是比較大。其中主產縣數據還比較準確,但是非主產縣樣本量較小,至少應該達到500個縣的規模,將誤差控制在5%以內比較合適。”
來源:人民網-瞭望新聞周刊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