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交錢輕輕松松變“有機”
為了解“有機食品”的認證過程,《法制日報》記者連續兩次來到位于烏魯木齊市紅山路的某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暗訪。該機構一名負責人稱,這里是新疆唯一一家官方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記者佯稱有千畝大米需要辦“有機認證”,對方回答:簽訂3年的服務合同,認證費用總價為12萬元,可以打7折。只要企業需要,立刻就能派人去實地考察,對申報資料也可進行輔導。
“考察沒通過怎么辦?”記者問。
“放心,肯定會通過的。”這名負責人明確表態。
“我們還有一批存貨也想走‘有機’,有什么辦法?”
“有辦法。等轉換認證下來后,會按照畝產分給相應標簽,這時可以多分一點,多出來的這部分就可以用在存貨上了。”對方說。
“只要交了錢,我們一般都可以幫辦有機認證。”烏魯木齊市某認證機構的工作人員蘇燕對《法制日報》記者說,她在這個行業工作六七年了,她一個人每年可以完成80多萬元以上的認證任務。
蘇燕說,現在一些認證機構管理混亂,產品的環評報告由剛畢業的無資質的學生完成檢測,并在環評報告書上代簽具有資格人員的名字。
“要想辦有機食品認證,只需要交1.5萬元到2萬元就可以搞定。9成的工作都由我們來操作,包通過。”蘇燕說,只要談好了價錢,通常情況下,領導就會馬上通知下去,讓相關人員到實地察看。
“其實這只是走一個過場,看與不看他不管,回來后,去現場的人就開始寫報告。如果去現場的人不出示報告,領導就會說‘又不要你負責,你只要出報告就是了’。”蘇燕告訴記者。
“快的話,第一階段的審查只要兩三天就會通過。隨后準備各種材料,兩三個月后,客戶就可以順利拿到有機轉換證了。有了這個證,產品就完全可以按照有機產品銷售。”蘇燕說。
“實際上,轉換證只是表示產品還處于轉換期,要在1至3年內按照有機產品的標準進行生產,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有機’。然而,消費者并不知情。其實,市場上真正的有機產品極少。”蘇燕說,面對有機產品的高利潤,不少企業開始打起有機產品的主意。認證過程中的很多環節都能造假。
有機產品認證市場有點亂
《法制日報》記者暗訪發現,烏市公開聲稱能辦理有機食品認證的十來家機構,一半以上為各種認證機構的代理商,或者掛靠在指定的認證機構招攬生意,或者自稱“與認證機構關系很鐵”、“保證能幫助企業拿到認證”。這些代理公司或是中介公司本身沒有資格做認證,而是把業務介紹給指定的認證機構或者代理公司,從中賺取差價。
針對認證中存在的不規范行為,烏魯木齊市農牧局農業處段副處長說,政府部門對農產品的監管,更多的是停留在初級農產品上。有機食品的認證屬于深加工環節,完全是市場化的運作,這些認證機構屬于資質單位,企業自主,政府部門對這一市場的監管還比較薄弱。認證行業由于機構多、競爭激烈,讓人感覺“有點亂”。
據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顯示,目前全國有20多家有機食品認證機構,其規模不等、背景不一,還沒有一個全國統一的機構來認證所有的有機產品。
來源:法制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