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1/3的“利潤分紅”,彭英斌稱,這是“慣例”。
實際上,在北京市地稅局的招投標采購中,彭英斌并不只是被動地執(zhí)行領導的“招呼”,當他“看到許多人輕輕松松地掙了大錢”時,心中也起了貪念,并為此而積極發(fā)展自己的“關系”,以獲取豐厚的回報。
2005年,地稅局需要采購一批交換機。當時,彭英斌對這方面的情況還不是很熟悉,就通過上網(wǎng)搜索,聯(lián)系上了一家公司的王某。王某稱,自己的公司不供應交換機,給彭英斌推薦了北京銳達偉信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叫里大偉。于是,彭英斌開始與銳達偉信開展業(yè)務合作。起初,業(yè)務金額不多,但在交往過程中,彼此建立了“做事兒”的信任。
這次業(yè)務之后,因為可以拿到地稅局金額較高的招投標項目。王某提出,招投標項目成功后,里大偉公司會給彭英斌一部分回扣,大概是里大偉公司和地稅局業(yè)務利潤的50%。但實際執(zhí)行中,里大偉所在的公司留1/3的利潤,彭英斌拿1/3利潤,王某拿1/3利潤。
有了這層“關系”,銳達偉信不僅成為了北京市地稅局內部指定的“供貨單位”,還在地稅局的政府采購招投標項目中屢屢得手,幾年間,與地稅局交易了上千萬元的業(yè)務額。
在這個過程中,彭英斌本人和銳達偉信負責人里大偉并沒有金錢的直接交易,都是里大偉把錢打到王某妻子的賬戶上,由王某轉交給彭英斌。2007年后,王某提出打到賬戶上不安全,要求里大偉直接給王某現(xiàn)金。截止到2008年12月,里大偉前后通過王某一共給了彭英斌97萬余元“公司利潤”。
對于1/3的“利潤分紅”,彭英斌稱,這是“慣例”。據(jù)了解,在彭英斌的上司任依娜案中,法院查明,2007年初,任依娜利用擔任北京市地方稅務局副巡視員的職務便利,接受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的代理商——北京曜輝達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王某和劉某的請托,向下屬打招呼,為航天信息公司在招投標中中標提供幫助,牟取利益550萬元。根據(jù)王某、劉某二人的證言,該公司成立時,王、劉各占30%的股份,其余為任依娜所有。
在北京市地稅局的政府采購招投標過程中,彭英斌、任依娜等人利用職權,“輕輕松松地掙了大錢”。
領導對相關公司有傾向性,在場參與評標的專家都明白這里的事情,評分時肯定照顧。
根據(jù)北京市相關規(guī)定,政府采購額超過100萬元的,必須通過招投標的方式公開選擇供貨方,北京市地稅局也是按此執(zhí)行的。但執(zhí)行過程中,看似公開、公平、公正的招投標,怎么就那么容易“變味”了呢?那些評標的專家難道就成了“擺設”?
作為多次招投標過程的親歷者,彭英斌對具體運作手法相當熟稔。在提到與銳達偉信的合作時,他說:“如果兩個公司條件差不多,我就會優(yōu)先選用銳達偉信。在公開招標的評標過程中,因為我是評委會的評委,而且是采購方代表,所以在評標過程中我發(fā)表評標意見時,就會發(fā)表一些傾向于讓銳達偉信中標的意見。
你在評標時發(fā)表的傾向性意見評委會都會采納嗎?對于這個問題,彭英斌回答:“因為我們是采購方,我們的意見是比較重要的,一般都會對參評專家產(chǎn)生影響。”在談到老領導任依娜打過“招呼”的稅控機招投標過程時,彭英斌介紹,當時,參評專家共7人,包括他和另一位地稅局同事原運營維護中心主任刁維列以及5名外聘專家。航天信息是任依娜的關系,刁維列在評標介紹時對相關公司有傾向性,在場參與評標的專家都明白這里的事情,評分時肯定照顧,最后,航天信息順利中標。
據(jù)了解,在北京市地稅局招投標項目主要有基建、信息化和票據(jù)印刷三大塊,每年每塊的經(jīng)費都上億元人民幣。這些項目給招投標的“潛規(guī)則者”帶來了權錢交易的機會,讓招投標過程形同虛設。
一個局級單位,一名原局長、一名原副巡視員、一名主任、一名副處長接連“落馬”,造成一起“地稅窩案”。對于這一現(xiàn)象,有法律人士指出,當一個群體出現(xiàn)“集體違規(guī)”時,就往往不是簡單的個人“利欲熏心”的問題了,恐怕還要在制度上尋找深層次原因。在地稅局的招投標過程中,地稅局既是評標政策的制定者、又是資金的使用方,還是評標的裁判方,集決策、執(zhí)行與監(jiān)督等多重權力于一體,是引發(fā)權錢交易等腐敗行為的制度性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