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告稱,在中國總共有1.7億人曾經消費過奢侈品,這些人當中,有1300萬人經常購買奢侈品,2010年中國奢侈品消費高達400億歐元,未來5年中國有望成為第一大世界奢侈品消費國。不盡如人意的是,這些奢侈品消費主力大多選擇前往國外購物或委托他人海外代購的方式進行消費。如何讓巨額的奢侈品消費,留在國內變成內需,已經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奢侈品外賤內高
“一有假期我就會選擇到國外旅游,一來是為了出去散心,更重要的是購物,化妝品是我每次海外購物必然的選擇,拋開質量方面的問題,光是價格海外購物就有很大的優勢。”在外企工作的李女士告訴記者。有數據顯示,手表、服裝、酒等20種品牌的高檔消費品,國內市場價格比美國高51%,比法國高72%,同樣的眼鏡、包包和化妝品,海外比國內平均便宜近三分之一。追逐奢侈品的人們發現,和國內的高價比,很多奢侈品在國外賣成了“白菜價”,而且價格越高,差價越大。
境內外的差價,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到境外去購買需要的商品,代購風潮也一度盛行。根據國家旅游局的調查顯示,中國2010年出境旅游人數5400萬人次,旅游花費480億美元,出境游客人次支出是國內旅游人次支出的11倍。其中,中國出境游客消費高的主要原因是購物,品種主要是箱包、皮具、珠寶等奢侈品。購物支出占旅游總支出的比重超過60%,按金額計算超過300億美元。
價格高昂的主因是關稅
歸納起來,中國人偏愛在國外購買奢侈品的原因無非兩個:第一,在國內買不到同樣的貨品;第二,國內貨品價格更貴。隨著國際奢侈品集團在中國快速擴張,“買不到”的情況已經大大緩解,現在的主要矛盾是“買得貴”。
同樣的奢侈品牌,國內國外價格相差為什么那么大?中間的差價究竟怎么算?晨報記者采訪了北京某商場相關負責人。他給記者打了個比方:100塊錢的商品,加上50%的關稅就是150元,再加上30%的消費稅,就是180塊,還有進口環節的增值稅將近30元,也就是說,還沒有擺上柜臺,進來的成本就已經是210塊了。不僅如此,還有海關檢測費、進店檢測費、商場交給銀行的信用卡手續費、房屋水電費、人工費、物業開支等。所有這些費用都將計入奢侈品的售價當中。不過,國內奢侈品價格之所以遠高于國外,主要原因還是關稅。以奢侈品為例,金、銀、珠寶首飾和鞋靴類商品的關稅為10%,服裝、頭巾、圍巾等紡織品及制成品的關稅為20%,表、鐘及其配件的關稅是20%,完稅價格在人民幣1萬元以上的高檔手表關稅為30%,化妝品和酒類的關稅甚至高達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