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九部委聯合下發通知,對各地涉嫌售假的網店進行整改,網絡購物維權再次引起關注。在消費者和企業權益屢受侵害的情形下,網絡購物維權該如何克服眾多難題?消費者、企業、網絡購物平臺和監管部門能否形成維權合力?
互聯網成制假售假重災區
花哨的網店布置、時髦的品牌新品、驚爆的低廉價格……在吸引網友隔空“秒殺”的背后,假貨泛濫早已讓網絡購物平臺成為侵權、欺詐“重災區”。
“現在假名牌傍上了互聯網,許多假國際名牌在網上都有賣,一些價格甚至比正品的十分之一還低。”上海市浦東新區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陳惠珍說。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目前中國網絡購物用戶已達1.61億,網絡市場交易達5231億元。而來自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近日發表的公告稱,去年接到公眾舉報信息39萬多件次,其中有關網絡詐騙類舉報占了近四分之一。
淘寶網此前公布的《2010年淘寶消費者保障白皮書》中也顯示,淘寶網去年接受并處理消費者維權超過216萬起,同時還接到6000多位品牌權利人的相關投訴,相關商品信息約1400萬條。
近日,上海寶山公安分局經偵支隊根據群眾舉報搗毀了一大型加工、儲藏、銷售假冒名牌服飾的地下窩點。據犯罪嫌疑人王某交代,她和丈夫在一間租借的民宅內加工假名牌,再通過近20臺電腦進行銷售,由于網上售價明顯低于市價,生意還相當不錯。
“網絡打假團”創始人黃相如介紹,從2009年11月1日宣布成立至今,只有11家企業愿意聯合“打假團”打假。“兩年來,我們接洽了幾百家企業,平均每50家里才有一家愿意打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