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強震重創了日本農業。作為山東省威海市唯一一家對日本出口豬肉產品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文登市山泰食品有限公司克服困難,在不提價的情況下,保質保量供應日本市場。圖為工人正在加工出口日本的訂單食品。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日本發生的強震、海嘯以及核電站泄漏事故,不僅對原已步入復蘇通道的日本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也對中日貿易發展產生巨大沖擊。作為日本的近鄰和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與日本之間的貿易關系,在全球貿易中都占有重要份額。日本貿易振興機構近日表示,將力促日中貿易早日走出自然災害和惡性事故影響。
中日貿易可能轉為順差
海關統計顯示,去年,我國與日本雙邊貿易總值為2977.7億美元,從全年的數據看,中日彼此是對方最大的進口來源地,中國為日本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日本也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第三大出口目的地。
今年一季度,中日雙邊貿易總值為807.8億美元,增長27.1%。不過,海關相關人士表示,地震對中日貿易的影響逐漸顯現。中國對日貿易長期存在巨額逆差,自2002年至今,中日貿易逆差總額已逾2000億美元。去年中國對日本出口1210.6億美元,從日本進口1767.1億美元,對日貿易逆差為556.5億美元。專家分析,隨著來自日本的食品、零部件等進口減少,今年中國對日貿易可能由逆差轉為順差。
我國3月份外貿進出口數據顯示,在主要貿易伙伴中,惟獨中日進出口同比增速較前兩個月有所放緩。專家預測,未來中日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速放緩狀態預計將持續3—4個月的時間,不過,放緩幅度不會太大。
商務部研究院中貿研究部副研究員張莉說,日本大地震和核泄漏事故后續影響不可忽視。一方面,震后日本相關產業庫存有限,無法保證產品按時按量出口;另一方面,中國國內企業為防止產品供應鏈中斷,不排除避開進口“日本制造”尋找其他相對穩定進口來源的可能。不過,因為有長期訂單的穩定特性作保,所以受影響的以短單為主,因而中日貿易增速放緩幅度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