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背后的隱憂
中國商品“不值錢”
記者在美國紐約市場看到,幾乎相同功能的烤箱,在中國生產的“德龍”產品每臺售價59.99美元,而在美國生產的牌子則賣129.99美元。在另外一家“中國城”超市,10杯量“格蘭仕”電飯煲每臺售價39.99美元,而類似的日本產松下電飯煲要賣89.99美元,在泰國生產的日本“象銀”電飯煲也賣39.99美元。
自己開店長期經營中國服裝進口生意的俄羅斯商人謝爾蓋說:“中國服裝占據的主要是中低端市場,而高端市場份額比較少。”鞋類方面,中國鞋占據了俄羅斯進口市場的首位,但市場定位以中低檔為主,平均售價一般在數百盧布(1美元約合30盧布),而意大利鞋售價動輒數千盧布。
此外,“價格倒掛”更讓人郁悶。以在中國國內知名度頗高的日本品牌連鎖店“優衣庫”和“無印良品”為例,幾乎所有商品都為中國制造,但是這兩個品牌的產品在日本的售價反而要低于中國。尤其是無印良品,在中國儼然已經成為時尚和精致的象征,但是在日本絕對是平民產品。以一款480ml的骨瓷壺為例,在中國的售價是245元人民幣,而在日本只需2399日元,約合192元人民幣。
中國設計跟不上
在韓國,中國服裝市場不大。在韓國百貨業界銷售業績最好的樂天百貨,記者發現,“中國制造”較多的是服裝類,但所占比例仍不是太高。以女裝為例,直接標明“中國制造”的商品比例不超過2成。比較多見的是以中老年人為銷售對象的服飾。年輕人服裝由于對設計要求較高,而中國目前的設計能力又遠遠不及韓國,只是跟在“韓流”后面走,所以,這類服裝絕大多數為韓國設計、生產。因為韓國在引領東亞服裝潮流方面擁有自己的優勢,形成了所謂“韓流”,吸引了很多中國商人專程到韓國來批發采購。
在英國,記者跑遍了倫敦最大的玩具店零售商之一玩具反斗城,希望能發現一件從頭至尾為中國元素的玩具,但沒有如愿。即使近年來在國內市場上表現良好的“藍貓”“喜羊羊”等形象,也遠沒有被外國消費者接受。因此中國玩具要實現價值整體上移,不但要在制造工藝上有所突破,而且要在設計領域不斷創新。
再以中國鞋業為例。溫州旅美同鄉會前副會長李社潮女士介紹,由于注重產品升級換代和技術更新,目前,中國鞋類制品的質量與美國同類產品已經難分高下。但中國鞋制品起步晚,起點低,不像國外品牌被賦予厚重的文化底蘊,所以賣不出高價。此外,國內制鞋業在理念和產品設計方面仍有差距,不像西方同行那樣能夠摸準時代脈搏,產品設計缺乏延續性?!爸袊髽I在開發和使用環保型原材料和其他高新技術成果方面仍有漫長的路要走?!?/p>
“廉價工廠”無法持續
記者走訪多家俄羅斯商店、超市詢問顧客后發現,價格低廉和品種齊全仍然是俄羅斯消費者選擇中國商品的主要原因。不過,低價中國產品正受到勞動力成本更加低廉的東南亞國家產品的沖擊。以服裝為例,記者在日本“優衣庫”、美國“哥倫比亞”、俄羅斯“運動健將”等品牌店里仔細翻看商標后發現,來自印尼、越南、泰國、柬埔寨甚至孟加拉國等國家的產品占了一部分比重,盡管其市場份額不大,但與中國產服裝相比,價格更加低廉。
在德國市場上,記者也能感受到越南、孟加拉國等東南亞其他“廉價工廠”的崛起,這也迫使中國考慮如何通過產業結構升級來保持自身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