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英商會執行董事夏偉邦(Christopher Hammerbeck) 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講述他的香港情意結。 中新社發鄧慶樂 攝
香港英商會執行董事夏偉邦(Christopher Hammerbeck) 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講述他的香港情意結。中新社發鄧慶樂 攝
20年前的6月13日,當英國陸軍準將夏偉邦(Christopher Hammerbeck)走出海灣戰爭的硝煙來到香港,香港在他看來“寧靜祥和”。他并不可能想到,自己和香港的淵源將會如此密切,他甚至成為一個華裔男孩的外公。
“當時正是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后,中國的大門打開。有的港人移民去外國,但我覺得香港看上去挺正常。”夏偉邦在銅鑼灣的辦公室里對記者說。快70歲的他頗具風度,深色西裝口袋里放著黑手帕。
當時夏偉邦被任命為英軍駐港部隊的副司令兼參謀長,負責英軍的撤離工作。但戎馬30年后的夏偉邦,在香港回歸前已經考慮結束軍旅生涯。一個晚宴上,夏偉邦無意中聽見英國駐港高級商務專員說,香港英商會運營狀況不好,準備招募人來管理。于是他站出來毛遂自薦,1994年得到了這份工作。
1997年6月30日那個雨夜,他以英商會執行董事的身份在添馬艦參加英方的告別儀式,“淋成了落湯雞”。然后他換了晚禮服去香港會所,然后去香港會展中心,目睹了主權交接儀式和新政府宣誓儀式。
7月1日凌晨4點,他穿著晚禮服走在灣仔街頭。“有什么變化嗎?警察還是一樣的制服,只是徽章變了。我感到一切都那么寧靜。這是個好的感覺,是對香港的未來感到樂觀。”
當時英商會規模尚小,資源有限,不能為商界提供足夠的服務,夏偉邦選擇留在香港繼續完成自己的工作。現在英商會有超過1100個會員,包括500家企業會員。“即使在1997年金融危機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時,英國在香港的投資仍保持強勁。英國商界會留在香港,不會突然一夜消失。”
夏偉邦相信,香港與英國的經貿關系會越來越緊密。倫敦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進一步加強了倫敦與香港的聯系。“現在香港的朋友問我,倫敦怎么樣?我說跟在香港差不多,有好多華人朋友。”
夏偉邦有兩個女兒、四個孫輩生活在香港,其中一個女兒還收養了一個華裔男孩。他的辦公室里擺滿了家庭相片。“這里已經成了我的家,我不會離開香港。
其他的擺設則像是他軍旅生涯和中國情結的結合。書架上放著退役時同僚贈送的坦克模型。一幅描繪海灣戰爭的畫里,他正坐在坦克中,指揮英國陸軍精銳第4裝甲旅“沙漠之鼠”。墻上卻有一幅他從內地淘來的“古董”,畫上毛澤東和意氣風發的中國軍人讓他覺得有意思。另一邊靠窗的位置擺著廈門榮譽市民的證書,按照他自己的形容,是十幾年來他印象最深的記憶。
回歸十年的時候,夏偉邦曾經寫過一本書,《香港回歸的第一個十年》。“從我們的角度看,十年來一切順利,所以我們給中國政府打了最高分十分。”
到今年,又是五年過去。夏偉邦認為最大的變化之一,是香港越來越多人講普通話。雖然現在的香港面臨著人口老齡化,貧富差距加大等挑戰,但他認為,香港要意識到自己的價值和優勢,并且要努力去保持。其中,法治以及廉潔的政府,是香港最關鍵的優勢。
“理智上說,50年完全不變是不可能的。因為中國會變,香港會變。但是我相信香港會繼續成功。”夏偉邦說。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