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骨科常用的釘2000多元,一套血管藥物支架1.1萬元,一套髖關節假體5萬多元,進口的價格則更加高昂……高價的耗材及藥品直接導致了看病貴,增加了病患者的經濟負擔。
藥品及醫用耗材作為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健康的特殊商品,其價格的高低關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備受社會矚目。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欽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張福維一直關注藥品及醫用耗材價格問題。他認為,藥品及醫用耗材在日常的就醫費用中占到50%至60%的比重,甚至更高。“應從源頭上規范藥品及醫用耗材定價,健全價格管理機制,切實減輕人民群眾就醫負擔?!?/p>
張福維說,盡管政府有關部門對藥品及醫用耗材實行統一招標采購,但收效不明顯。如國產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規格、含量、包裝、劑型相同,生產企業不同,中標價格從1.88元至32.82元不等。“目前我國藥品及醫用耗材價格形成機制存在一定的問題?!睆埜>S介紹,我國藥品及醫用耗材定價由企業報價、主管部門審核批復、部分藥品國家統一定價、政府組織招標等辦法定價。
“但在現實操作中,藥品及醫用耗材的銷售環節太多,每經過一級代理或一個環節,價格都要增加一定比例,層層加價。有些藥品生產企業將政府指令降價的藥品,通過重新命名、換包裝、重新申請藥品批號等一番改頭換面重新登場,以‘創新藥品’推向市場,比之前的價格更高,甚至幾十倍地漲價。”張福維呼吁,加強藥品及醫用耗材的成本調查和監測,建立科學的價格形成機制,確定一個合理的價格標準。并且建立價格監測體系,把醫用耗材及藥品監管起來,避免一些不良企業將舊藥改頭換面,重新定價“高價復出”。同時,規范指導臨床醫生醫療行為,遏制醫用耗材或藥品濫用導致的過度醫療。(特派記者 張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