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預算管理,構建規范高效透明的預算制度
問:“公開、透明”是現代財政制度的基本特征,那么關于建立透明預算制度,下一步我區改革的重點是什么?
答:下一步主要任務是細化政府預決算公開內容,擴大部門預決算公開范圍,加大“三公”經費公開力度,積極推進財稅優惠政策等財政政策公開和健全預算標準體系。具體包括:除涉密信息外,政府預決算支出全部細化公開到功能分類的項級科目,專項轉移支付預決算公開到具體項目;逐步將部門預決算公開到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并研究將部門預決算按經濟分類科目公開;細化“三公”經費公開內容,所有財政資金安排的“三公”經費都要公開;推進財政政策公開等。
近兩年來,我區已在推進預算公開上邁出了很大步伐。比如,109個一級預算單位公開了2014年部門預算,均按要求公開到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支出功能分類科目細化至項級科目;全區14個市、75個縣公開了2014年財政總預算;自治區本級公開了“三公”經費2014年預算和2013年支出情況等。下一步,我們將在打造“透明財政”上步子邁得更大些、更快些,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問:《方案》提出完善政府預算體系,要清理規范重點支出同財政收支增幅或生產總值掛鉤事項,一般不采取掛鉤方式,這是基于什么考慮提出的?
答:這是解決當前預算管理中存在突出問題的重大舉措。如2014年我區自治區本級年初預算安排中,與財政收支增幅或GDP掛鉤的教育、科技、農業、文化、社會保障、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合計224.39億元,占當年年初預算安排總額的43.4%。這是由于原來此類重點支出的預算編制方法上不科學,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財政支出僵化固化機制,制約了預算編制的統籌性和協調功能。但考慮到教育、農業、科技等領域發展階段的現實需要,今后將繼續給予這些領域優先安排、重點保障,確保事業發展正常投入。
問:為什么要改進年度預算控制方式,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下一步具體要怎么做?
答:目前預算審核的主要內容包括財政收入、支出、赤字及國債余額上限等,核心是收支平衡,而不是支出規模與政策,容易帶來預算執行“順周期”問題。當經濟下行時,一些財稅部門為了完成收入任務可能收“過頭稅”,造成經濟“雪上加霜”;而經濟過熱時,財稅部門完成收入任務后又容易搞藏富于民,該收不收,造成經濟“熱上加熱”,這既不符合依法治稅的要求,也會影響政府逆周期調控政策效果。
下一步,重點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調整預算審核的重點,審核預算的重點由收支規模、平衡狀態逐步向支出預算和支出政策拓展;二是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推進建立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管理制度,規范政府預算超收收入安排使用,年度預算編制和執行中如出現收支缺口,通過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削減當年支出規模等方式解決;三是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研究編制三年財政規劃,實現逐年更新滾動管理,對規劃期內一些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項目,研究政策目標、運行機制和評價辦法,提高財政政策的前瞻性和可持續性。
問:在強化預算執行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方面,《方案》提出了哪些新部署、新要求?
答:主要是硬化預算約束,預算未安排事項一律不得支出,一些必須出臺的政策通過以后年度預算安排資金。不同預算科目、預算級次或者項目間的預算資金需要調劑使用的,嚴格按照規定辦理。加快預算下達和預算執行進度。加強財政結余結轉資金管理,建立財政結余結轉資金定期清理機制,對超過使用年限的財政結余結轉資金,一律收回總預算或調整用于其他急需的支出,對財政結余結轉資金規模較大的部門或市縣,相應核減預算安排或扣減轉移支付資金。
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主要是逐步擴大預算績效管理范圍和增加預算績效評價項目,著力推動各級財政專項資金的績效評價,同時開展部門整體支出、市縣財政支出管理和財政政策等方面的績效綜合評價。加強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將評價結果作為調整支出結構、完善財政政策和科學安排預算的重要依據。
問: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提出要“規范政府性債務管理”,能否談談今后改革的方向和具體思路?
答:下一步改革的方向,首先是出臺全區政府性債務綜合管理意見,建立健全政府性債務規模控制、風險預警、債務考核等管理制度。其次,明確和強化財政部門政府性債務歸口管理職能,建立各職能部門溝通協調機制,形成管理合力。第三,逐步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對其存量債務根據項目性質分類進行處置。
此外,全區各級政府性債務按照自治區確定的額度實行限額控制,嚴格限定政府性債務舉借程序和資金用途,建立健全政府性債務的動態監控、風險預警及應急處置機制,完善政府性債務統計報告制度,加快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