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女作家“90后愛得隨意”觀點引發“論戰”
“愛情隨意”,是80后對90后的偏見?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關海芳
核心提示
“你知道嗎?90后這撥人是鳳凰一夜情的主力軍。”“現在的這些90后,就把一夜情玩得那么自然”……在80后女作家石靜眼里,她所看到的90后,處理男女感情的底線實在太低!昨日,本報《情感》新聞版刊登了《90后愛得隨意,你同意嗎?》一文后,多位90后讀者挺身而出“應戰”:“沒有那么夸張啦!”但也有一些90后承認,“身邊確實蠻多人能接受一夜情的!”
女生:堅決否認
“我們其實很傳統”
2014年9月,百度作了一項調查,并發布了《90后洞察報告》,該報告稱:90后愛情觀其實很保守:86.82%愿一生只談一次戀愛;談過2至4次戀愛的所占比例最大,為72.1%。
1992年出生的廣西某大學大四女生小韋,就認同百度的這一調查結果,因為她所認識的90后,對感情還是較傳統的。她認為,去酒吧泡吧的人中,或許多數人對性的態度都較開放,所以才會有那位80后女作家看到的情景。而在平時生活中,她所知道的、熟悉的人,能接受一夜情的并不多。
對90后對感情太隨意的觀點,另一位90后女孩小傅也不同意。她認為,首先90后的年齡段跨越有10年之長,包括成千上萬甚至上億的人群,涉及面非常廣泛;僅以鳳凰的情況來推斷整個90后群體的感情,不太科學。其次,她認為一夜情應該多發于到鳳凰獨自旅行的年輕人中,而這種獨行的群體在90后中應該是少數。小傅說,她身邊的同齡人,大多數對感情還是謹慎的。而且,一夜情在每個時代多多少少都會有,只是現在信息更發達了,人們更敢于說了,才會顯得這個現象多了。
另外,小傅還用一個有趣的說法,來暗示“90后愛情隨意論”是一種偏見。她稱,曾聽說過這么一句話,說是每個時代都會“嫌棄”后一代,比如80后被70后說是“垮掉的一代”,90后又被80后說不好,90后又說00后“閃瞎眼”,等等。這可能也是一個社會發展的正常過程。
男生:半推半就“蠻多人挺隨意的”
90后男生小韋在廣西一所高職院校讀大三,他表示自己對感情相對傳統,但身邊蠻多同齡人是可以接受一夜情的,兩者的比例大概是6比4。他覺得,是否接受一夜情,根本上還是與個人的觀念有關,也不應該就把80后和90后劃分得那么清楚,“10年的代溝沒有那么深啦”。
另一位90后男生小何認為,男生當然也希望找到真正的感情,但有時一夜情發生就發生了,也許也能發展成一段感情呢?他表示,身邊部分男生也持類似的觀點,只要女生能接受,他們就能接受。而外地的一些調查,或多或少也佐證了90后一夜情群體的存在。比如2014年,某報在四川和重慶兩地展開的一項《90后女孩情感現狀大調查》顯示,近三成女孩有過一夜情的體驗!而這一數據,還未包括對90后男孩的調查。
網絡·環境論
影視劇從小影響90后
對于90后的愛情觀,網上也有說法,認為是受影視劇影響。你看,60后看的是《渴望》;70后是《將愛情進行到底》,80后是《奮斗》,90后是《小時代》、《一夜驚喜》,從這些影視劇,多多少少就能反映出相應時代人群的觀念取向。
同時,網上的觀點還認為,熱播的韓劇、港劇、美劇,或多或少都有幾個“熱火朝天”的鏡頭。所有的這些畫面,根植在90后少年小小的、朦朧的心里,慢慢發芽、開花。從小就在這樣的壞境下熏陶長大,不近墨者黑才怪。
但對這一說法,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前面提到的90后女生小傅就認為,影視劇的影響確實有,但并不是唯一因素?,F在是信息時代,年輕人肯定比以前的同齡人對性的認知要提前。
專家·個性論一夜情與特定情境有關
廣西婚姻家庭研究會副會長陳一認為,女作家石靜印證“90后愛得太隨意”觀點的那些事例,應該是特定情境下發生的事——像鳳凰古城、大理等這些特定的環境下,有些人表達愛和性的方式,會出現一些集中的特點;但要說90后都有這樣的特點,也不全面。陳一表示,身為70后的他,身邊有些90后的朋友,到大學講座也接觸過不少90后大學生,整體感覺他們對感情還是挺認真的。
至于90后對感情是否比80后更開放,陳一認為,要看怎么定義“開放”這個詞,是指發生性關系更開放呢?還是說換伴侶頻繁?你看現在網絡那么發達,年輕獲取性方面的信息渠道太多。這些大環境,都會對人的情感觀產生影響。
“總的來說,90后給我的印象確實是更堅持自我,注重當下的感受,這可能也是外人覺得他們對愛情隨意的重要原因。”陳一說,他也接待過一些90后的咨詢案例,就是有感覺就愛了,想散就散了,更有個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