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新聞:草埔近萬平方米教育用地閑置十多年 民辦學校難產多年
2002年,深圳某企業在羅湖和龍崗分別置地兩塊用于建設民辦學校。十多年后,龍崗智民學校成長為廣東省一級學校,而位于羅湖草埔的教育用地一直被閑置達十余年。
據報道,草埔這塊近萬平方米的教育用地,在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后,當時的市國土資源和房產管理局指出,學校所在區域規劃中學面積為1.5萬平方米,而該教育用地面積不足以按規劃建設學校。因此,政府將以土地置換或現金補償的方式征收該地塊。待完善用地手續后,再優先由涉事地塊所有人投資建校。
決定已經下達了將近10年,征收該地塊采取土地置換還是現金補償,羅湖區到今天還沒有定論,規劃的學校也似乎遙遙無期。
羅湖區學位緊缺的現象頻見報端,前幾天有媒體報道,羅湖蓮塘公辦小一學位僅能滿足6成需求,而該片區規劃的24個班的小學一直未建。可見,草埔教育用地閑置多年,絕非個案。學校建設,涉及規劃、拆遷、教育等多個問題,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型,也正因為此,才需要政府部門的行政之手,多方協調強力推動。像羅湖草埔的教育用地,閑置十年都未能建校,不管問題卡在哪個環節,這種辦事效率、能力實在令人瞠目。
歷年深圳“兩會”上,外來工子女入學難也是代表委員們相當關注的問題。對于大多數來深務工者來說,子女擠不進公辦學校,民辦學校就成了他們的唯一選擇。當年,深圳市在羅湖草埔規劃這塊教育用地,也是為了解決原二線關口插花地,外來人口教育配套問題。如今,二線關雖然撤了,羅湖草埔還居住著大量來深務工者,對他們來說,子女入學依然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同樣一家企業,在深圳的不同區域投資辦學,最后的結果卻大相徑庭。會是什么原因呢?我們無從判斷。只是一項政令,長達10年都無法推進,相關部門的辦事效率和能力實在令人懷疑。
我們想象一下,假若草埔的這塊教育用地,能夠像龍崗智民學校一樣,經過多年成長為省一級學校。且不說今天草埔的居民可以享受多少實惠,我們只算算,過去10年間,片區多少學生可以免于“入學難”之苦。一所本該建起的學校,耽誤了將近10年,這個問題,我們又該問責誰呢?(深圳新聞網評論員連雨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