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黃龍云代表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工作報告,代表拿到手上的報告正文有13頁,6000余字。當日下午省人大代表分組審議該報告,有代表表示:“這是一份讓人看得進去的報告,一方面是因為不像預算報告充滿數字看得辛苦,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報告中的工作都是親身參與,所以感覺很熟悉。” 省人大開全體會議,只是一年中的少數時間,在更多的時間中,省人大也沒有閑著。過去一年,省人大代表忙著調研、視察、約見等,那么一年來如此辛勞的他們為廣東做了什么,又幫你解決了什么問題呢?
文/廣州日報記者楊洋、徐靜、廖靖文、林霞虹、申卉、 李大林、陳昕宇
審議省的地方性法規草案14項,通過10件,審查批準較大市的地方性法規10件
立法是為了解決問題
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主任金正佳說,過去一年廣東省人大立法的數量并不多,但扎扎實實,問題針對性很強。修改《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落實“單獨兩孩”政策;制定《廣東省行政許可監督管理條例》,規范行政許可,促進政府轉變職能等。
全國率先制定信訪條例
制定《廣東省信訪條例》是廣東省人大去年立法的重頭戲。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王波稱,省信訪條例明確了信訪制度法治化的目標:一是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二是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此外,還建立了網上受理信訪制度,可在網上進行查詢、跟蹤、督辦甚至評價。
修訂企業集體合同條例
去年8月,省人大常委會啟動了《廣東省企業集體合同條例》的修訂工作。條例明確,工資集體協商雙方可就年薪、津貼、獎金、病事假工資等多項或者某項內容進行協商,一般情況下一年進行一次。
安排農村五保供養資金8.81億元,全省農村五保對象供養標準年人均5897元
敢于監督善于監督
按照計劃,社保基金預算有望于今年內納入省人大常委會的省級財政預算支出信息聯網系統,進行實時監督。
幫老百姓看緊保命錢
去年以來,針對底線民生保障和社會保險工作的監督,是廣東省人大監督工作的一大亮點。在人大代表的監督關切中,《關于提高我省底線民生保障水平的實施方案》提出將城鄉低保(含城鎮“三無”人員)、農村五保、醫療救助、基礎養老金、殘疾人保障及孤兒保障等納入廣東底線民生保障范圍,以確保底線民生應保盡保。
2014年,省人大常委會又把備受關注的社會保險工作列入年度監督計劃并開展專題詢問。7月,省人大代表視察省人社廳,視察組提出,要推動社保信息進一步公開,做到能公開盡公開,解決社保信息公開“最后一公里”問題。
黃龍云表示,開展這一專題詢問是使人大對社保工作的監督從相對分散走向更加集中,同時大力支持社會與媒體開展監督,為人民群眾看緊“保命錢”。
重點督辦3項代表建議,跟蹤督辦5個往年重點辦理但效果不理想的建議
跟蹤督辦代表建議
去年,廣東省人大專門委員會對社會關注度高的三個建議做重點督辦,分別關系交通、農業和基層醫療,這些建議無疑是關系民生的建議。
不僅如此,省人大還專門跟蹤督辦5個往年重點辦理但效果不理想的建議。也就是說,即使當年沒能解決,省人大也沒有束之高閣,而是“一追到底”。這5個建議分別是: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路橋費推行一卡通電子收費、加大力度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加強農村垃圾管理和加大對欠發達地區教育投入力度。
以路橋費一卡通電子收費為例,早前在高速公路上開車,不同的路段要拿卡收費再拿卡再交費,耗時也讓車主感覺不便。早在2010年就有代表提出廣東省境內所有路橋費全面推行一卡通電子收費的建議,經過5年的跟蹤督辦,到2014年6月29日,廣東終于實現全省“一張網”,車輛行駛高速公路實現一次性繳費,全省納入聯網收費的高速公路達到92條,聯網總里程5327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