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上午,廣東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召開首次記者會,省發改委主任李春洪、省財政廳廳長曾志權、省人社廳廳長林應武、省環保廳廳長李清接受記者集中采訪。李春洪透露,港珠澳大橋在2016年底通車“困難很大很大”,2017年能否通車也“很難說”。 港珠澳大橋
明年很難通車
省發改委主任李春洪說,港珠澳大橋是一個世紀工程,到目前為止,全球沒有一個工程像港珠澳大橋這么復雜、這么具有挑戰性。最復雜的是有6.7公里海底沉管的沉放,它要在現在的基床上再往下挖45米,沉放下去之后再覆蓋,因為沉管里是要走車的,每一截沉管重達8萬噸。
“你想一想這個復雜程度,這實際上跟‘嫦娥’和‘天宮’對接的難度差不多。”李春洪說,海底受潮汐、海流、泥沙影響,航道船運行的數量、速度也會對它造成很大的影響,而且兩個沉管對接的時候還不能進水,所以工程非常復雜。
李春洪稱,去年10月份本來計劃要放第15節沉管的,但是遇到了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挖了45米深的溝后,它的泥沙淤積量突然發生了跟前面14節完全不一樣的情況,光分析原因已經分析了3個月,運用了超級計算機,最后還沒有確定究竟是哪些因素在綜合作用,“現在我們請了國際上最頂尖的單位,集中了全國最頂尖的專家對遇到的問題進行研究”。
李春洪說,到目前為止,工程的推進總體還是穩定的,質量是按安全運行120年的標準來建設的,“我現在只能說2016年年底建成通車的困難很大很大”。
2017年能不能通車?李春洪說,現在的工期還在評估中,很難說。
專項資金監管向全社會公開
廣東的專項資金在新的一年會有哪些新的整頓和規范的措施?
省財政廳廳長曾志權說,2013年到2014年對專項資金進行了裁減合并收歸,從632項壓減到去年的230項左右,財政額度壓減了30%,清理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他表示,對專項資金,廣東予以規范管理,建立了整體的規范審核辦法,要求對專項資金管理進行“八公開”制度,專項資金的申報、評審、項目確定、使用情況、投訴等八個方面都在省政府網上辦事大廳全面公開。
車改時間表正等國家批復
政府工作報告里提到,今年要完成黨政機關的公車改革,現在的進度怎樣?交通補貼會怎么發?除了黨政機關以外,事業單位和國企的公車改革又計劃怎么推進?
李春洪介紹,全省的公車改革整體方案和省直單位的實施方案已經制定出來了,去年12月已經上報到國家公務用車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現在還沒有批下來,“按我們的總體方案來講,我們是分步驟的,第一是省直單位公車改革率先進行,原計劃是4月1日開始實施;第二層面是市一級,到今年6月底之前要完成;第三個層面是縣以下的,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但是現在方案還沒批,能不能按這個時間表來進行取決于國家公車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批復,如果批復的話,我們是要按這個時間表來推的”。
中央對補貼標準有兩個要求,一是各地的補貼標準不得超過國家定的120%,二是公車改革之后公車的總額費用支出要低于改革前公車的總額費用支出。這兩條線下,各地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擬定具體的實施方案。李春洪表示,省直部門的實施方案已經制定出來,各市縣的方案在按照原則制定,至于企業的改革和事業單位的改革,中央對國企的改革專門有規定,事業單位將來很可能比照行政單位,現在還沒有研究到這一步。
廣東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全國最低
個人養老保險的繳費在工資里將占40%-50%是否屬實?以后會否有變化?
省人社廳廳長林應武介紹,廣東的養老保險平均單位繳費比例是13.19%,個人養老保險繳費比例8%,這是法定的,不能動,加起來是21.19%,在全國是最低的。國家的法律規定單位的繳費比例是20%,個人是8%,兩項合計是28%。
廣東為了給下一步省級統籌和國家統籌做準備,提出了要統一全省的養老保險的費率費基,費基是2408元,費率統一為13%到15%之間:一是為全國養老保險和全省的統籌創造條件;二是也有利于企業公平競爭和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不應該在費率費基上制造差別,引起不公平的競爭。在提高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的時候,也提出在確保其他的社會保險基金待遇不變和支付沒有風險的情況下,允許各種費率之間在結構上進行調整,有增有減,努力使企業的總負擔不增加。
白云區
污水處理率
僅33.3%
省環保廳廳長李清介紹,今年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后,環保工作首先要發揮環保的調控作用,來支撐經濟的創新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保持經濟的適度增長,也就是說,通過優化環保的調控、改革環保環評的審核制度來支持一些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這幾年,廣東投入了很多資金確保飲用水源安全。李清說,這兩年我們密切關注的一個問題是,在順德區、白云區的村鎮出現了很多無牌無證的工業,產業混雜,連基本的排污證、排污設施都沒有,如果要珠三角環境質量全面提升,一方面要鞏固原有治理措施的成效,同時要把注意力放在對鄉鎮工業的規范管理上,省環保廳在制定明年工作時特別提出環保工作全覆蓋,著重對一些邊遠工業村鎮進行監管。
李清說,廣州白云區污水處理率僅為33.3%,“想象不到廣州這么一個大城市還有污水處理率這么低的地區,這說明我們的環保要特別關注那些工業村鎮帶來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