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三灶島日軍侵華罪證調研團成員在紀念碑前合影留念。 劉昌言 攝
中新網記者 朱希
“中山市南下迎陽公園遺址現在滿山灌木雜亂生長,雜草遍地,已經無路上山。我們一行十余人是拿起大刀,開出一條進山的小路,歷盡艱辛,才最終找到這座刻有‘中山縣抗戰殉難先烈之墓’紀念碑的。”珠海三灶島日軍侵華罪證調研團成員劉昌言10日向記者展示了他們在調研時拍攝的一組照片。
劉昌言告訴記者,2013年致公黨珠海市委會金灣支部倡議與組建了三灶島日軍侵華罪證調研團隊,對珠海三灶島日軍侵華罪證遺址的保護和開發進行了多次較為深入的調研,實地走訪所有的文物保護單位及相關場所,并尋找了相關當事人實地口述當年自己的親身經歷。
在調研過程中,他們發現三灶島定家灣襲擊日本侵略者犧牲的兩位抗日烈士曾達晃、林萬興的遺骨長眠于中山縣抗戰殉難先烈之墓。籍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致公黨珠海市委會金灣支部黨員楊義德、劉昌言攜曾達晃家人及中山市黨史研究專家郭昉凌女士一行十人到中山市南下迎陽公園抗戰殉難紀念遺址祭拜,學習考察,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一同重溫中山抗戰史,緬懷抗戰英烈。
中山市黨史研究專家郭昉凌介紹說,1939年7月,抗日戰火燒到中山。日軍乘軍艦在橫門口登陸,直逼大王頭,中山人民奮起抵抗,七八月間打退日軍數次進犯。中山淪陷后,日軍為鞏固對石岐的占領,于1943年在迎陽山設立據點,強拆附近民房,把建筑材料運到迎陽山上建了軍營。
1944年至1945年8月初,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五桂山抗日游擊隊,為配合全國奪取抗戰的勝利,利用晚上,多次襲擊迎陽山的軍據點,使敵軍傷亡慘重,有力地打擊了侵略者。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山縣光復。1946年,國民黨當局改迎陽公園為中山縣抗日烈士墳場,把橫門戰役陣亡后安葬在其他地方的100多具抗日官兵的骨骸,集中安放到迎陽山,建起了一座大型烈士墳墓,墓前豎起一塊2.3米高、0.75米寬的石碑,上刻曰:“中山縣抗戰殉難先烈之墓”,周圍還豎起刻有部分烈士姓名的小石碑,使抗日烈士名留青史。
記者看到這座刻有“中山縣抗戰殉難先烈之墓”的紀念碑現保存較好,只是四邊歲布滿青苔,但雕有典型歐式風格的花紋仍然清晰可見。調研團成員簡單地掃除落在碑上的殘枝枯葉,獻上了鮮花,并在中山市黨史研究專家郭昉凌女士的主持下進行了簡單而莊重的祭拜儀式。
“迎陽公園抗戰烈士墓的現狀更讓我們感到擔憂。抗戰英烈理應得到后人的尊重,我們身邊的抗戰歷史無論時光如何流轉,都不應當放棄和被遺忘的。”劉昌言說,他們希望將迎陽公園恢復原貌,并將這紀念碑修葺好,種一些樹,令年輕一代知道這有這么一個英雄抗戰紀念碑,知道有過這么一段“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悲壯歷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