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 (記者任朝亮通訊員史偉宗)昨日,政協十二屆廣州市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召開各界別委員代表座談會。市委書記任學鋒、市長陳建華出席會議并講話,市政協主席蘇志佳出席會議,市政協副主席平欣光主持會議。
座談會上,委員們踴躍發言,分別就歷史文化保護、“三農”工作、大學生創業、基層全科醫師隊伍建設、房屋安全管理、建筑廢棄物利用、屋頂太陽能電站建設、產業聯盟發展、國際友城資源利用、應對中心城市商圈國際化競爭、地鐵建管模式改革、互聯網金融、公共交通出行和互聯網龍頭企業培育等議題暢所欲言,建言獻策。任學鋒、陳建華認真傾聽,不時與委員進行互動交流,會場民主討論氛圍濃厚。
任學鋒對近年來市政協各項工作所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對政協委員為廣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貢獻表示感謝。他說,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市政協和各界別委員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政協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等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擔當意識,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上來,進一步提高履職的能力和水平,為廣州工作全面上水平、實現各項事業發展走在前列凝心聚力。
任學鋒說,界別是政協履行職能和發揮作用的有效載體,也是黨委政府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的重要渠道。各界別委員提出的意見建議質量高、針對性強,體現出委員們有較強的履職意識和能力。廣州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有改革開放30多年取得的寶貴經驗,發展基礎好、潛力足、空間大,當前,又面臨“一帶一路”和自貿試驗區建設等重大機遇。各界別委員要充分發揮智力密集、渠道暢通、聯系廣泛、代表性強的優勢,緊緊圍繞廣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市、全面推進從嚴治黨的大局,為增創廣州發展新優勢獻計出力。
陳建華對各界別委員提出的建議一一作了回應,并介紹了廣州在交通基礎建設、傳統文化保護、食品安全管理、電子商務發展等方面的情況,表示將分類梳理、認真吸納委員們的意見建議,進一步把各項工作抓好抓實。
市領導王曉玲、陳如桂、陳國、周亞偉、孫峰、簡文豪、貢兒珍、冼偉雄、余明永等參加座談。
看兩會
委員現場演示“澆磚”
市政協各界別委員代表繼續“PPT展示 脫稿發言”
委員現場演示“澆磚”
昨日在廣州市政協各界別委員代表座談會上,16位委員相繼就經濟建設、城市管理、科教文衛三大領域問題發言,提交13份提案。除延續去年“PPT展示,委員脫稿發言”的風格,今年還有委員現場展示實物,現場高潮迭起,掌聲和笑聲不斷。
委員現場演示“透水磚”
全國多個城市都在對建筑廢棄物作循環利用,北京的循環利用率是80%、深圳為40%,而廣州僅有5%。市政協委員崔虹建議盡快推進廣州建筑廢棄物利用工作。為了展示效果,她特地拿出了一塊由建筑廢棄物制作的透水磚進行現場演示。
“廣州的雨季偏多,如果市政工程中能盡量使用這種透水磚,可以有效減少‘水浸街’。”崔虹把一個裝有透水磚的箱子翻了過來,箱子里的水透過透水磚滲透到了下面。
崔虹說,建議加大再生建材的使用,政府投資工程優先使用,社會投資鼓勵使用。她以南方科技大學為例,100噸建筑廢棄物就地循環利用,節省了4000萬元處理費,增加了6000萬元產值。按照這個標準計算,崔虹說,廣州一年下來能節省16億元,產生20億元的產值。
天河路商圈WIFI全覆蓋
“跨界”、“O2O”、“大數據”。一開口,廣州市政協委員、天河路商圈商會會長、正佳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謝萌便拋出了三個互聯網最流行的概念,配合現場 “最美最藝術”的PPT,提出以體驗跨界、用戶融合、數據互聯應對中心城市商圈國際化競爭新常態的建議。
他建議通過打造跨界體驗,融合線上用戶,打通商圈大數據平臺,打造廣州的“世界級商圈”。他建議,加速完善和建立面向消費者的全時高速商用Wifi系統,“實現天河路商圈公共區域Wifi全覆蓋,建成國內第一個全Wifi覆蓋的數字化商圈?!?/p>
曹志偉建言地鐵改革
市政協委員曹志偉帶著耗時10個月、修改46遍形成的關于地鐵建管模式改革的提案來到會上。他指出,廣州地鐵過于依靠政府投入和債務融資,這樣的融資模式既占用財政資源多,又導致財政風險大。另外,非市場化的融資方式,也使廣州地鐵缺乏經營意識,制約了其可持續發展。
曹志偉建議,地鐵建設要探索借鑒國內外成功的融資模式,引入民間資本,如POT(購買-經營-轉讓)、BT(建設-轉讓)、BOT(建設-經營-轉讓)、TOT(轉讓-經營-轉讓)、PPP(公私合營)等方式。
在曹志偉的提案構想中,廣州地鐵應打造全產業鏈,可分為內外兩部分,對內面向廣州市,對外面向全國。廣州市應當進行大部制改革,整合目前的公交車、BRT、地鐵等多種公共交通,形成新的交通網絡,并同時在一些重點公共交通樞紐建設“停車+換乘+商業城+住宅”的綜合體。
而全國層面上,曹志偉認為,廣州地鐵應帶動國內其他城市地鐵建設,加強地鐵規劃設計、建設管理、運營等服務輸出,同時將盾構機、地鐵車廂、自動售票機等產品外銷,帶動廣州制造業升級轉型。
曹志偉預估,通過上述措施構筑城市地鐵經濟全產業鏈,按已初步規劃立項的國家“十三五”規劃,廣州每年或可因此而產生過千億的經濟產值。
(廣州日報記者方晴、王鶴、任珊珊、劉幸、何瑞琪、魏麗娜、劉曉星、林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