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央在繼續高壓反腐的同時,還啟動了裸官治理、超編超配清理、掃黃打非等系列動作。一年下來,多地經歷了密集人事調整。
這輪治理中,地方是怎樣通過問責和人事調整,破解面臨的難題、整治地方的歪風邪氣?在新一輪的人事調整中,又體現出怎樣的用人新思路和新趨勢?南都以掃黃打非和裸官治理的重鎮東莞作為樣本,進行觀察。
127名官員因“治裸”被調整任職崗位,40多名公職人員因“掃黃”而被查處查辦,去年,東莞掀起一輪人事變動。根據公開資料梳理顯示,起碼有193名官員調整崗位,其中4成市直部門更換“一把手”;而在此輪人事變動中,交流任職力度明顯加大。
A “治裸”探路
一批裸官被調整為“調研員”
東莞市政府公布的《近期人事任免》信息顯示,2014年,東莞市黨政機關領導干部的人事變動共涉及193人,其中38人被任命為調研員或副調研員,占了被調整人數的1/5。而在2013年,更是有57名官員被調整為正副調研員。也就是說,近兩年來,東莞市黨政機關內至少有90多人從領導崗位轉任“調研員”。
調研員屬于非領導職務,有調研員、副調研員之分,一般而言,對應的職級為處級、副處級。東莞市90多位退出領導崗位的干部中,有不少是“裸官”。
據新華社消息,去年東莞共對127名裸官進行任職崗位調整,其中處級干部19人、科級干部及其他國家工作人員108人,市直單位“一把手”5人,鎮黨委書記、鎮長6人。另據媒體報道,其中多名鎮街黨政正職也因此被調往企業擔任副職,分管的業務也相對“邊緣”。
“中央有關治理裸官的規定是去年初下發的,東莞提前在地方嘗試,為全國治理裸官提供了一定的經驗和借鑒。”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表示,對“裸官”設置限入性崗位,是考慮到裸官并非貪腐官員、卻也是“高風險”人群,不適宜在關鍵性崗位任職,將裸官調整為調研員、副調研員等“非領導職務”的安排,相對就比較合適。
在“治裸”探路中,東莞市委常委、紀委書記戚優華曾撰文提出,東莞將試行提任領導干部有關事項公開制度,嚴管“裸官”。許耀桐則建議,將裸官作為每年個人重大事項申報核查的重點人群范圍,以實現對裸官的常態化監管。
B 交流任職
20個市直部門“空降”一把手
在裸官調崗、問責風暴、查處貪腐之后,一輪輪補位帶來大范圍人事調整。統計數據顯示,全市56個市直部門中,去年有23個部門“一把手”出現調整,占部門總數的41%。此外,東莞19個街鎮黨委書記、鎮長(含街道辦主任)崗位調整,其中多鎮更換黨政雙主官,個別鎮街甚至兩次換下書記鎮長。
交流任職的趨勢在此輪調整中尤為明顯。23個調整的部門一把手中,目前已有21人已到位,其中,除東莞市衛計局局長由原市衛生局局長金行中接任外,其余20位新任一把手都從“外系統”交流來任職。調整的鎮長(含街道辦主任)中,也有10人是從市直機關交流任職,約占比71%。
“近幾年,中央也越來越重視跨部門、跨地域的交流任職。”許耀桐說,從干部培養的角度來看,交流任職能夠讓干部在不同崗位、不同地方得到歷練,拓寬視野、積累經驗、鍛煉處理各類復雜事務的能力。而在一些特殊事件和特殊時刻,不考慮從本單位提任、而是從外系統調任一名得力的干部主抓工作,也有可能是出于沖破當地、系統內的固有利益網,對整個系統的整治生態進行整治而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