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付偉鄭可歡)近期,受國際奶粉價格下跌、省外生鮮乳價格優勢、供需季節性不平衡等多種因素影響,今年1月初以來,廣東省博羅縣、佛山市三水區等地出現奶農“賣奶難”,造成較大損失。為防止事態擴大蔓延,廣東省農業部門迅速行動,協調處理牛奶加工企業和奶農關系,積極為奶農“牽線搭橋”解決銷路問題。目前,廣東“賣奶難”問題已經得到有效緩解,三水等地養殖戶鮮奶銷路已經打通。
針對生鮮乳市場狀況,去年底,廣東省農業部門便及早積極謀劃應對措施。2014年12月19日,廣東省農業廳會同廣東省奶業協會召開2015年度生鮮奶購銷協調溝通會,深入分析奶業發展形勢,推進購銷雙方盡早簽訂生鮮奶購銷合同。
2015年1月14日,廣東省農業廳組成2個檢查指導工作組,分赴惠州和佛山等重點地區開展生鮮奶購銷檢查指導工作。1月15日,廣東省農業廳再次召開生鮮乳購銷協調會,邀請省內主要乳品加工企業和部分奶農代表出席。廣東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各乳品加工企業切實負起社會責任,在溝通協商基礎上,以合理價格續簽2015年生鮮奶購銷合同,“繼續推行‘生鮮奶訂單生產’機制,確保生鮮奶市場協調穩定”。
近年來,廣東省奶業生產持續向好,但奶牛存欄總量仍處偏低水平,全省人均生鮮奶占有量仍只有1.5公斤,遠低于全國32公斤的平均水平。“生鮮奶缺口很大,本不應該、以前也從未發生過‘賣奶難’。”廣東省奶業協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廣東生鮮奶價格已連續多年持續上漲,去年平均漲幅更是高達12%以上,生鮮奶價格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位工作人員表示,面對國外奶粉和省外奶源的沖擊,奶農應適當降低價格預期,與乳品加工企業一起共同應對市場壓力,“同時,奶牛養殖戶要練好內功,進一步提高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加強對奶牛的生產管理,不斷提高奶牛生產能力,降低成本,確保生鮮奶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