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鹽案”細節曝光 除了姑姑還撂倒其父母奶奶等五人
一袋鹽的疑云
午飯后,一家六口齊齊亞硝酸鹽中毒入院,禍首嫌疑指向從家樂福超市買回的“加碘低鈉鹽”;權威部門的檢測結果顯示,鹽罐里的“鹽”亞硝酸鹽超標50萬倍,同時買的同批次未拆包鹽卻沒有問題,讓事件更加疑竇叢生,“毒鹽究竟哪里來”成為解密關鍵。
時隔一周,這宗轟動全市的“吃鹽中毒案”水落石出,“毒鹽”竟是家人所投。因為網上賭球欠下10萬元,年僅26歲的嫌疑人阿豪“導演”了這場事件,企圖勒索家樂福超市,結果令自己的至親入院,超市、鹽業公司也陪著“躺槍”。而他竟以為投毒只會讓至親頭暈、嘔吐,不想釀成大禍。
大幕拉開
第1幕
午飯后 一家六口亞硝酸鹽中毒
1月13日中午,陳女士與母親、弟弟和弟媳以及另外兩名親戚在海珠區富力現代廣場的家中吃午飯。一家人經常一起吃飯,菜式都是從附近市場采購、當天現做,只是侄子阿豪說有事,沒在家吃。
沒想到飯后半小時里,六口人相繼出現頭暈、上吐下瀉等不適,陳女士、她80多歲的老母親、弟媳由市紅會醫院的救護車送院急救,當時已嘴唇發黑、血液樣本呈黑色,需要留院治療;另外3名癥狀較輕的家人隨后自行就醫,癥狀較輕,當天離院回家。后經檢驗,一家六口為亞硝酸鹽中毒。陳女士和家人懷疑是鹽出了問題。因為當天午飯所用的鹽是新拆包倒入鹽罐的。
如今回看,鹽罐中的“鹽”險些被利用成為敲詐勒索的“道具”,所幸同時購買的還有兩包同批次食鹽,為調查撥開了些許迷霧。
第2幕
亞硝酸鹽超標50萬倍來源存疑
事發后,海珠區食安辦、食藥監、衛生、疾控、公安、鹽業專賣局等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從各環節著手調查。家樂福多家門店的食鹽一度全部封存下架。在該店封存抽檢的在售食鹽生產日期為2014年9月16日、9月26日和11月22日,都未檢測出毒性成分。家樂福所經銷的食鹽全部從廣州市鹽業公司統一購進,且可提供相關的進貨憑證和檢驗報告。衛生部門也未收到轄區醫院收治同癥狀病人的病例報告。
另一邊,陳女士把家里鹽罐中的“鹽”和一起購買的未拆包的“加碘低鈉鹽”交送檢驗。生產日期為2014年9月1日的“加碘低鈉鹽”結果正常,鹽罐中的“鹽”卻并非食鹽——15日下午,海珠區食安辦的檢驗結果顯示,其中亞硝酸鹽超標50萬倍,“嚴格來說罐子里的物質已不是食鹽”。
這個檢查結果讓工作人員感到納悶:“我們都想不通,如果是正規食鹽生產過程中出的問題,同一批次中應該不只是那家人買的那一包鹽有問題,涉及面應該很廣。所以我們提請了公安介入,希望調查清楚這些物質從哪里來?怎么會在他家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