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梅州1月25日電 題:僑鄉梅州客家臘味美食香飄海外
作者 楊草原 溫芳蘭
客家人喜吃臘味傳統有千年歷史,臘味不僅是客家人餐桌上的美食,也是海內外客家游子不忘的“鄉情”。羊年春節臨近,廣東梅州城鄉居民開始忙著準備年貨,作為客家傳統風俗之一的臘味是必不可少美食。
臘味食品算得上是客家人最早準備的年貨之一。剛過完冬至,他們便開始忙著制作過年的臘味食品。所謂臘味食品,就是用油、鹽、胡椒粉等配料將各種肉食品進行腌制,然后掛在屋外通風處進行干曬,直至干爽,不含一點水分。客家人餐桌上比較常見的臘味主要有臘肉、臘腸、臘豬肝、臘魚、臘雞鴨等。
梅州是客家民系多次遷徙生息發源地之一。當年,客家人從中原南遷,經常風餐露宿,食不果腹,他們經常要打些野味來維持體力,吃不完的食物他們就用鹽腌制方法保存起來,以便在打不到食物的情況下有吃的。久而久之,用鹽腌制肉類的吃法在客家居民俗中保存了下來。每到春節臨近,家家戶戶都會忙著制作臘味美食,濃濃的年味便從這些臘味中飄香。
有著“世界長壽鄉”之稱的蕉嶺縣一位丘伯告訴記者,早在半個多月前,他就和老伴臘好了幾竹竿的臘味,等著過年孩子們回來品嘗。記者在丘伯家的陽臺上看到,一串串臘腸,一塊塊臘肉沉甸甸地掛滿了三個竹竿,在陽光下油光鮮亮,空氣中亦是彌漫著濃濃的臘香味。
“這些臘味現如今在超市隨處都可買到,但自己做的味道就是不一樣,孩子們就愛吃自家做的。”老人笑呵呵地說。
家住梅城的林巧妹則表示,自己前兩年搬到了城里,由于家里陽臺較小,曬臘味不夠陽光,就沒有自己腌制臘味了,但每年她都會向住在鄉下的親戚朋友買點他們自己腌制的臘味解饞或者饋贈親友。
“去年我在馬來西亞的外甥回來吃了這里的臘味一直念念不忘,這不,前幾天打電話給我,讓我幫他們買一些寄過去。”林阿姨惦著手上沉沉的臘味告訴記者。
在梅城各大超市記者看到,琳瑯滿目的臘味堆滿了貨架,有散裝的、也有包裝精美的禮盒裝。據超市工作人員介紹,這些臘味特產不僅在外生活工作的客家人和來梅州旅游的港澳臺旅客喜愛,也是海外華僑華人每次歸鄉必須要帶走的臘味美食。
據悉,梅州客家臘味深受海內外華僑華人青睞,每年都有大量臘味食品出口,2014年,梅州出口“老白渡”臘腸、臘肉食品約有20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