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全國第五個防災減災日。為提高群眾對地震等各類嚴重地質災害的防災意識和減災技能,我省許多單位昨日都組織了專門針對地震及其它各種次生災害的避難減災教育和演練活動。
記者昨日從省地質局了解到,由于地質條件復雜,氣候濕熱多雨,加上工程項目多,廣東也是全國的地質災害高發地區。截至2012年底,全省已調查掌握的地災隱患點共有10025處,威脅總人口37.6萬人,潛在經濟損失77.6億元。近三年來,廣東省境內共發生地質災害914起,其中563起發生在已知隱患點,占總數的62%,大大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汛期持續強降雨
新增不少隱患點
我省的地質災害過去主要發生在粵東和粵北地區。僅去年,韶關、梅州、肇慶、清遠和潮州五市就發生地災183起,占全省總數的79%。梅州是我省地災隱患點最多的地級市,共有3592處,威脅群眾75156人,潛在經濟損失逾14億元;其他各市的隱患點均在千處以下。
記者也從國土部門了解到,去年我省共消除地災隱患點2913處,然而,受氣候等條件誘發,同時也新增了708處隱患點。盡管總體上,今年的地災隱患點比上年減少了近2000個,但廣東面臨的地災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特別是今年汛期各地都面臨著持續強降雨的天氣,必然會增加一批新的地災隱患點。
據有關地質專家透露,在廣東,局部災害性強降雨是誘發各類地質災害的主因,前汛期(4—6月)在降雨集中期暴雨中心區,特別是龍舟水期間集中強降雨可能引發群發性山體山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后汛期(7—9月)在暴雨中心區及熱帶風暴期間局部極端強降雨地區可能引發山體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全省枯水期(1—3月,10—12月),降雨偏少,在石灰巖地區由于地下水補給量減少、地下水位變化幅度大可能引發巖溶地面塌陷,特別是重大的地下工程施工,可能導致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地質災害。為此,專家提醒,要特別注意防范在采礦、地鐵、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等重大地下工程施工,抽排地下水的疊加影響,導致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等地災。在地災危險區,嚴禁新建住宅,避免地災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僅38%地災意外發生
傷亡全部集中于此
值得注意的是,有關部門對近三年來發生在廣東境內的地質災害進行統計分析后發現,其中有563起發生在已知隱患點,占總數的62%,大大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
“廣東只有38%的地災是發生在意料之外的,且傷亡全部集中于此。”據省國土廳有關負責人介紹,這一方面說明我們對地質災害的認識有待深化,排查視野仍須拓寬,另一方面則說明由于誘發地災的極端氣候的突發性、不確定性和地災發生的隱蔽性、復雜性,導致研判難度大。
為此,廣東下階段將重點抓好三項工作。一是努力推進地災實時監測系統建設,做到數據監測與直觀監測相結合,質變監測與量變監測相結合;二是加強地災生成機理和發生規律研究;三是加大地災防治投資力度,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地災防治投入保障機制。根據各地財政狀況和地災防治工作的實際,合理安排地災調查、巡查、預防、勘查治理和應急等經費,全面提高地災防治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