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公共支出怎么花
廣州市民愛“管閑事”
在向來開放的廣州,從土地招拍掛到財政預算公開,對于政府投資、公共支出該怎么花,市民愛“管閑事”,媒體敢“捅婁子”,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喜歡“較真兒”。
去年1月21日,廣州市中心六區聯動,舉辦迎亞運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文明施工現場咨詢會,接受市民投訴。在人民公園主會場,有一位“潮人”眼戴墨鏡,面戴口罩,來到市城鄉建設委主任簡文豪面前說:“廣州有20條大道的花基和路沿石陸續被換成花崗巖,不但容易造成交通堵塞,還是一種浪費。”簡文豪和顏悅色,連聲道謝,并留下手機號,表示回去馬上會商。很快,廣州市城鄉建設委工程管理處宣布,除已完工和新建的路段外,其它大中修道路不再統一使用花崗巖。據測算,“口罩男”的出位舉動為納稅人一舉省下7000萬元。
今年4月份,廣州市城鄉建設委上網公開招標,擬再花1.5億元對曾經為廣州亞運開幕式立下過“汗馬功勞”的白鵝潭、海心沙等珠江兩岸光亮工程升級改造,每天要花掉至少15萬元電費。為了攔下該工程,28歲的市民彭燕輝聲稱要征集2000個光頭來“照亮廣州”,被網友昵稱為“光頭哥”。市城鄉建設委迅速回應,表示珠江光亮工程將以“不擾民”為第一前提,同時啟動農村路燈建設惠民工程。